鄭明勛是個熱愛中國的指揮家,連續五年,每年都帶著自己的演出和北京的觀眾如約見面。生活中,他熱愛烹飪,一如熱愛指揮,他將這兩者都歸結為生活的藝術——是生活給了藝術生命,是藝術讓生活更加精彩。
人物介紹:
鄭明勛,韓國著名指揮家。起初學習鋼琴,七歲隨首爾愛樂初次登臺演出,學習指揮并赴美國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深造,跟隨指揮大師朱里尼學習并成為其助手。曾任巴黎巴士底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法國廣播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交響樂和歌劇雙管齊下,成為小澤征爾和祖賓·梅塔之外,最受歡迎和認可的亞裔指揮家。
音樂伴隨我的出生和成長。
父母并未刻意培養我成為音樂家,他們都相當開明,不會給孩子一條“訂制”好的道路。我是家里的第六個孩子,很幸運家里的姐姐們很早開始接觸音樂,我的姐姐鄭京和是小提琴家,鄭明和是大提琴家。自然而然的音樂成為我掌握的另一門語言,可能是這個原因我生來就注定要走上音樂之路。
古典音樂是地球上至今最偉大的音樂。
沒有任何一種其他形式的音樂能與古典音樂相提并論。在人類歷史上,古典音樂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其他形式的音樂,比如中國音樂、韓國音樂,或者一些傳統音樂也在發展,但是都沒有像古典音樂這樣有著如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等偉大作曲家不斷為之注入新鮮血液。
歐洲是成就我音樂事業的第二個家。
在意大利和法國的生活非常令我難忘,那里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在那里我能夠體驗歐洲的生活方式,能夠和偉大作曲家呼吸一樣的空氣,品嘗同樣的食物,讓我對他們創作的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舞臺、音樂和歌唱家是最佳組合時,歌劇是最吸引我的藝術形式。
沒有哪種音樂形式能夠像歌劇那樣,在兩小時的時間內完整地講述一段人生歷程,《藝術家生涯》就可以說是完美的歌劇之一。作為指揮,我僅僅是一個傳遞者的角色,我的最終目的是將作曲家的思想和情感傳遞給觀眾。這一版的舞美非常特別,場景變換十分迅速,幕間銜接十分自然,對于劇中情境的設置、排位等等也非常到位。我們在韓國的首演很成功,我相信北京的觀眾同樣可以感受到非常多美妙的時刻。
一個值得尊敬的大師總會讓人感到身教勝于言傳的力量。
著名的指揮家朱里尼是我的第一個指導老師,當時我在洛杉磯愛樂任他的助理,他對我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像任何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一樣,他并不喜歡多說話。我只需看他怎樣生活、怎樣指揮,就能受益匪淺。
我想做一個“追隨”的樂隊指揮。
作為指揮家,通常意味著他是一名領導者,而我反而是喜歡做一名跟隨者。比如跟隨音樂、跟隨作曲家,實際上我們就像是仆人一樣。但對我而言,在跟隨作曲家的同時,還需要試圖用相同的方式去帶領一個樂團來演奏他們寫的音樂,傳達他們想要通過音樂表達的想法。這是一個混合了的“跟隨”定義,“領導”即是一名指揮的責任。
指揮和烹飪都應被歸結到生活的藝術。
烹飪和指揮有著相似之處,無論臺面上有哪些調味品,你都要協調好他們之間的關系,這種協作和指揮是相通的。當我拿著指揮棒,和拿著筷子的感覺是很相似的,指揮與美食同樣吸引著我。這或許也是因為在我小時候,家里開過餐館,那時候我就上了我的第一節烹飪課,學習韓國料理。
古典音樂發展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年輕一代。
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并不全是好事,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平衡,而古典樂歷經歲月沉淀,我們正是需要這種具有深厚底蘊而非“即食”的音樂。當你拿起指揮棒時,你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當音樂響起,你會忘記自己身處何方,這就是音樂的偉大力量。當我訪問上海音樂學院時,我發現了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無論是音樂人還是觀眾對于音樂的要求都越來越高,這也預示了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