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體驗 有病的不只是病人
記者“扮演”就醫者,親身體驗醫院的“服務”。也許,有病的不只是病人?
什么來指示“指示牌”?
考慮到要體檢需要抽血,記者早上6點起床后便未進食或喝水,直接去了位于九眼橋附近的一家市級綜合醫院,到達醫院時正好7點半。掛號處約有20個人排著隊,有體檢的,也有掛號就醫的。排隊半小時終于輪到記者,告知前臺護士需要體檢,護士指了指旁邊的窗口:“去那邊交錢領一個病歷卡?!边@意味著重新排一次隊。
拿到一張病歷卡及一張寫明了各體檢項目的體檢表,記者開始樓上樓下地找各科室進行體檢。和其他醫院一樣,這家醫院的體檢科室集中于門診大樓以便于就醫者及時找到。與專業體檢醫院有所區別的是,普通綜合醫院的體檢表上只有項目,沒有流程,也沒有說明每個科室所處的樓層。先抽血后照X光還是先稱體重后測心電圖,全憑體檢者自便。
記者簡單將整棟樓走了一圈,得到一個印象:所有需要去的科室零散地分布在一至三樓。記者決定在9點半之前完成抽血,應先去抽血室。門診大樓呈“L”形,每層樓兩處樓梯,一處電梯。電梯內沒有樓層科室介紹,樓梯處的指示牌上有“血液、取樣”等字樣,一些樓層的科室說明有近期改動的痕跡。憑猜測,記者來到二樓,沒有見到抽血室,向一個護士詢問,護士抬手大概指了一個方向,嘴里含糊地說了一聲什么。循著護士指示的方向繞過了“L”的拐角,找到了抽血室。抽血一次成功,護士再三囑咐:“棉簽按緊一點,多等一會兒再松?!背檠戤?,時間9點20分。
有人匆忙地在樓道來回走動,邊走邊四處張望有沒有指示牌,找到指示牌,又試圖找到更加明確的路標。人與人在樓道碰見便互相問路,通常雙方都不知道該怎么走。
醫院里沒有隱私
和記者以往體檢及就醫過的醫院相比,該醫院工作效率已經算很高。上午10點半,沒有出現長達幾十米的長龍,依然是20來個人在排隊,有護士不斷向排隊的人詢問:“請問你哪里不舒服,想掛哪個科?”11點,一個老人將排隊的人一把推開對前臺護士大吼:“你們是怎么搞的?又要喊我再掛一次號?不是錢不錢的問題,這3塊錢我寧肯給要飯的,為什么非得給你們呢?我們家……”護士沒有直接回應一直大吵大鬧的老人。老人轉而對看熱鬧的記者說:“年輕人,你說對不對,我這3塊錢……”很快,記者便知道了老人家中人口數、住址和所患疾病。
此時記者僅剩下“彩超”一項需要完成。彩超室位于3樓,負責咨詢的護士拿過體檢表看了一眼:“只剩下一項了?快去,再晚一會兒恐怕要排隊了?!辈食彝庖炎鴿M了人,粗略數數約15人。先前已在門口等候的病人招呼后來者把檢驗單據插在門楣上一根鐵簽上,說是醫生每過一陣便會出來將單據收進去,再挨個叫進去。
過了20分鐘,醫生出來收集單據,每10分鐘出來叫一次人。當病人進門,能聽到門內傳出“來,衣服撩起來”“哪兒不舒服?”和病人的應答聲。等了約有半個小時,終于輪到記者。彩超室一男一女兩個醫生,女醫生面無表情地說:“衣服撩起來,撩高一點,躺在旁邊那張床上,躺上去一點。”沒打聲招呼,冰冷的凡士林就涂在了記者身上。此時男醫生沒有避嫌的意思,他坐在另外一臺機器旁,和女醫生聊著天:“上個月你被投訴幾次?我被投訴了3次,現在這些人……”
隔開彩超室和其他人的除了房間大門便是一層薄薄的簾子,當記者進行彩超檢查時,不斷有人闖進病房不由分說地試圖走到簾子后面。女醫生見怪不怪地說:“你出去嘛,等一會兒再說?!庇浾咭а廊塘?0分鐘,彩超檢查終于完畢,女醫生指了指床邊柜子上一疊灰蒙蒙的紙:“擦干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