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構成的物質材料是運動著的人體,腰部是連接上下身體的樞紐,脊椎的連接方式體現出在牢固支撐人體的同時又能使身體各部位靈活運動的特點。人在運動時必須要依靠腰部來保持全身的中心和平衡,同樣也是控制全身各個關節的運動力度、幅度的重要位置。在中國古典舞的訓練中腰關鍵可以說是能夠最大幅度運用的關節。中國古典舞腰的部分分為胸腰、中腰、大腰其動作多以腰部的彎曲、擰傾、為主要形態。在中國古典舞運動的過程中,強調“承轉”的作用就是以腰部為力量的轉換點,由于力量在腰部的這種轉化從而形成了中國古典舞中特有的擰、傾、仰、俯、轉、和的藝術形態,更使其區別于芭蕾舞、民族舞等其他的舞蹈藝術形式,并形成獨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體態和韻律。由此可見“腰”在中國古典舞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腰”是中國古典舞內涵、境界的體現。
舞蹈藝術腰古典舞一、基訓課上腰的重要性
1.基礎訓練課,顧名思義是解決和訓練舞蹈學員自身正確形態、肌肉力量、暖開度、技巧完成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等一系列學員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課程。舞蹈是一門特殊的藝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腰關節作為連接上下身的樞紐,是此堂課訓練的關鍵之一。隨著學員的年齡增長對腰的要求也會逐漸加強。對于低年級的學員來說,軟開度至關重要,因為腰關節的活動自如,控制力量,直接決定學生完成動作的程度。因此對于學生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學生腰部的軟開度問題。
2.隨著年齡的增長隨之而來的各種動作的技巧訓練的加深,更加突出了腰關節訓練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就是要決絕學員腰部力量和素質能力。
二、腰在身韻中的作用及審美
自1980年中國古典舞身韻課誕生至今,由于它對中國古典舞學科在繼承與發展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對改進和豐富中國古典舞基訓的風格和肢體語言的直接影響,因此身韻屬于中國古典舞。如果說身韻是古典舞的靈魂,那么腰就是身韻的根。腰,不僅僅在訓練中是一個重要環節,在身韻的訓練中和其審美上也不容忽視。
1.提沉
提沉是中國古典舞身韻中最基本的動率之一,也是腰部單獨練習內在感覺的根本。提沉是聯合起來之稱,事實上必然是先沉后提。提、沉是整個腰部上下動率。例如,盤坐在地的單一練習,由尾椎至頸椎一節節做上下動率。很多人往往忽視提沉的重要性,但在我看來,這個簡單的腰部練習雖不能提高腰部的外在力量和能力,但對于內在的勁兒也就是舞姿的靜止與流動感重要。
2.云間轉腰
云間轉腰是武術上的叫法。凡是特別注重身法的拳術,如八掌、太極等都十分強調腰部的訓練。
我們常說閃轉騰挪、大步流星是中國舞蹈區別于外國舞蹈的美學特征之一。從動勢上看,這些都屬于腰部帶動的橫向動勢,人體要左右移動,前后收放,這正是以腰部未知的云間轉腰所達到的審美效果。舞蹈中的云間轉腰是以提、沉、沖、靠、含、腆、移基本原素的貫穿運用,它概括了各個元素,通過以腰為軸心,擴展到全身的運動,它還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基本功。他的訓練價值在于為一切平圓動作的基礎。熟練掌握以后,即可運用于舞姿的完成。集中的體現了,古典舞的發力規律是起于心,發于腰,腰的靈活性可見一斑。
三、“腰”與呼吸的內在聯系
呼吸與舞蹈動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作用在于能擴大,完善形體動作的表現力。氣息賦予腰的動作表現情感的多變性。增進舞蹈動作的完整性和適宜于動作表現情感的變化。這些都是需要用心的意識去領會的,更加的重要也更加的難。氣息是指呼吸,呼吸有兩種:一是自然呼吸,即生存的延續:另一種為由意產生的呼吸,帶有感情的色彩。
腰的動作除了概括性、抽象性、象征性的高度美感外,真正審美價值是在表現一定的情感和內容時,即:腰在意、形、神有機結合中產生的語言性,氣息運用賦予腰的動作表現情感多變性。呼吸運用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舞蹈動作的完美程度。呼吸如果運用不好,腰的動作會顯得僵硬、呆板而不僵硬,沒有層次,缺乏內在的情感化。例如我們訓練中常見的,例如,簡單的旁提這個簡單的動作,沒有呼吸的過程動機必定是機械化的,直接提動一側肋骨。但有了呼吸的融入則不同,伴隨著呼吸自然而然的先沉氣,由腰發力大腰延伸到中腰,再提動肋骨到頸椎到頭部。呼吸在腰的訓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腰訓練的基礎。呼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節奏的變化上,呼吸中長短、輕重、緩急、張弛等在手的訓練中加以運用,可以使手的動作賦予感情色彩的變化,其功能在于,呼吸是內心情感和形體表現的媒介。、因而手在更高層次的訓練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越想達到更高的境界就越不能忽視手與呼吸的配合。
四、成品舞蹈中腰的表現力
大型舞劇《一把酸棗》是由著名導演張繼鋼精心編排的精典巨作,但在這一作品里腰為劇中主人公和整體表達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腰在劇中有著豐富的情感表達,美麗善良的酸棗將探向遠方,隨著腰一并的前探,使得思念更加遙遠。酸棗抱著小伙計的包袱望向屋頂急切的尋找,那一點的胸腰,更體現出了酸棗急切的心情。
就中國古典舞的形態而言,在仿古或創新的中國古典舞如《楚腰》《踏歌》等作品中,都是以腰為點創作的。總有些完全相同或相似的東西貫穿于創作活動中,即以一種實現虛與實相統一的手段,追求完滿的舞蹈境界,《楚腰》亦如此。創作者緊緊抓住楚舞翹袖折腰的形態特點,突出女子舞蹈腰部的動態、美感,將歷史與現實、形態與意境這兩對相生相對的虛實關系滲透到舞蹈作品中,舞臺上栩栩如生的楚舞,讓人不知到底身在何處,仿佛漫長的歷史的文化苦旅,在這一刻已是苦盡甘來,那不是文明的浮華,而是升華。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兩棵樹》,該舞蹈創意來自楊麗萍對自然物象的捕捉與生活情景的深化,以腰為樹干,必為枝的表現形式。通過兩個互相纏繞,枝桿相依的樹,影射人類攜手同進、友愛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兩個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相親相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風雨的情景,同時借樹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時謳歌自然的美麗、愛情的偉大。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舞蹈的生命力不只是靜止,而是在于運動的過程。中國古典舞源遠流長。這些都是老一輩的舞蹈大師智慧的結晶。腰,作為一種舞蹈語言和舞蹈藝術抒情達意的手段。富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作為舞蹈表現情感最有力的因素,應該提到教學的重要位置,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由此可見“腰”在中國古典舞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