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使我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革。然而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卻成為了民營企業繼續做大、做強的瓶頸,本文分析一下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民營企業 融資困難 原因 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企業群體的主要部分,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自身先天結構缺陷因素、加上社會等方面的外部制約因素,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重大的困難就是融資難,極大的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一、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1.自身的原因
首先,我國民營企業的主要特征是規模小且多樣化、流動性大等,這些特征導致民營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低,銀行一旦對其貸款,就會承擔著巨大的壞賬風險,無形中增加了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而降低了收益成本,自然弱化了銀行對其貸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民營企業屬于后起之秀,各項經營政策與企業制度還處于完善階段,內部管理不夠嚴格,存在少數的道德低下行為,失信于銀行,致使商業銀行缺乏對其進行信貸考察的積極性,提供信貸支持更無從談起。
2.政府的原因
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出臺的各項調整宏觀經濟的法律、政策都是主要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政府將加強國有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點,為國有企業提供很多優惠的政策,如掛賬停息、呆賬準備等,對于民營企業卻沒有這么優厚的待遇。另外,在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發行上市方面,我國的相關政策顯然偏向于國有企業,將上市的條件設置的過高、企業債券發行規模過分嚴格,使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望塵莫及,使得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較窄,限制企業的發展。
3.銀行的原因
我國的金融體系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國有、股份制、城鄉商業銀行及城鄉信用社共同構成的大框架。金融體系的構成已經決定了我國融資是以銀行為媒介。有關調查表明,在美國每100家企業大約有80家可獲得銀行的支持,而我國僅有約14家,這項數據足以看出我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另外,我國的融資格局是銀行的資金主要流向國企單位,而現存的、逐漸成長起來的金融機構無法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
4.擔保的原因
我國對融資擔保體系的監管力度薄弱,特別是對資金補償和風險分散機制的缺失,限制了擔保行業的發展,另外,我國的擔保行業起步晚,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很多擔保機構還未建立嚴格的工作制度,沒有形成完善的融資擔保體系,不能為當前民營企業需要的大量資金提供擔保。同時,由于擔保規模較小,擔保審查嚴格,一些處于發展期的中小民營企業無法獲得擔保貸款,使得擔保機構降低了存在的意義。在擔保資金方面,當前擔保資金的追加尚未有制度約定、擔保資金缺乏財政資金的支持,僅僅依靠自身的擔保利息的盈利難以持續生存和發展。
二、打破民營企業融資瓶頸的措施
1.民營企業要提高自身素質
第一,加強企業管理者的綜合素質,積極引進高層次的管理人才,提高企業的整體職工素質,實現企業的現代化建設;第二,不斷更新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手段,積極引進新進的科學技術、研發適應市場的最新產品,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對于落后的管理政策及時淘汰,落后的產品及時換代;第三,整體把握企業資金的流通狀況,明細每期的應收款帳,在保證合理的貸款金額的同時加強資金的利用率。第四,加強企業的管理水平,主動了解商業銀行的各項信貸政策,與銀行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隨時掌握融資信息。第五,制定能明確體現企業財務狀態的財務管理體制,保證企業信息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同時按照銀行的貸款程序,及時提供如實的財務報表和企業資料。
2.完善民營企業的信用體系
政府應該注重民營企業信用體系的整體建設,建立全國性的征信數據庫,與各金融機構共同配合構建民營企業信息庫以及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規范查詢體系、統一信用市場,使民營企業的信用數據公開透明,實現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制定嚴格的企業貸款信用評級體制和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資信評級制度,為所有的民營企業營造一個信用大環境,提升民營企業的信用度和市場競爭力,并且,銀行應該深入調查市場,對那些發展前景好及無形資產高的企業,應給與優先貸款的政策。
3.發展適合民營企業的信貸產品
外資銀行和很多國內的民營銀行的主要客戶都是中小企業,這些銀行的服務機制水平較高,民營企業可以嘗試與這些銀行建立良好的業務合作。我國的銀行需要及時轉變經營理念,把支持民營企業作為新的戰略目標,加大銀行與民營企業之間貸款業務的創新,結合民營企業的經營特點,構建適合民營企業的貸款業務流程以及風險控制、內部控制等,開發滿足民營企業需要的信貸產品,通過不斷的溝通與業務往來,最終實現民營企業的融資需要。
4.大力建設多元化擔保體系
雖然近幾年我國很多城市建立了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但是仍不能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要,政府應該針對民營企業出臺一些風險補償政策與財政彌補機制,并鼓勵各類經濟資本加入到擔保公司的投資上,以逐漸建立由國家政策性、社會商業性以及地方贊助性共同組成的多元化擔保體系,為民營企業的信貸計劃提供穩定安全的信用擔保。
三、結束語
民營企業早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力量,國家政府應該充分提高對民營企業的重視度,多出臺一些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合理政策和措施,在經濟調控上,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民營企業也要提高對自身素質的要求,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和市場信譽度,使融資問題不再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參考文獻:
周芬.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瓶頸分析[J]. 特區經濟. 2008, 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