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非會計專業財務管理的教學實踐,以專業能力為目標導向,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建立實訓基地幾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探討,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 教學改革 財務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代社會也要求從事非會計職業的人才掌握必要的財務管理知識。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要,財務管理學課程作為高等院校管理類各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除了面向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以外,還面向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開設,在教學體系中處于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專業的特點及授課對象的不同,非會計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與會計專業的教學存在著諸多差異。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尋找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 課程分析
“財務管理學”課程是管理類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主要以微觀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以資本市場為課程背景,以現代公司制企業為對象,重點研究企業的資本籌集與運用問題。學習該課程需學生具備數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法律等相關知識。
二、 改革內容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應達到的效果。依據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屬性,其教學目標應為: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基本職能、理財目標等基本理論問題;初步掌握財務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培養學生運用財務管理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本專業管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從價值增長的角度進行企業決策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管理素質。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等擴充知識、收集信息和決策的方法能力和誠實守信、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等社會能力。
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體掌握以下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和方式方法能力:
(1)社會能力
①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財務職業道德。
②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財務職業溝通、協調能力。
(2)專業能力
①能夠熟練搜集所需數據資料。
②應用所學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基本能夠對公司的理財宏觀與微觀環境進行分析,并分析該公司的財務目標與發展戰略;分析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公司的行業地位。
③依據公司的財務報表,基本能夠對公司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等進行分析。
④能夠結合公司行業背景資料及其他信息資料,提出公司的戰略目標及公司短期或中長期的投資計劃,并能夠對所選擇的投資項目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
⑤能夠對公司資本結構進行分析,論證公司的資本結構是否是優化的資本結構。
⑥能夠根據公司往年的利潤分配情況結合公司下一年度的利潤預測與投資情況,對公司利潤分配的方案進行決策。
(3)方式、方法能力
①能運用財務管理的思維方式進行決策。
②能通過各種媒體資源查找所需信息解決企業新問題。
2. 重組教學內容
由于教學目標的不同,就要求非會計專業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與會計專業的教學,在深度和廣度有所區別。在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時,本著“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原則,采用模塊化教學,以提升能力為目標,將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設置為8個學習情境。如下表所示。
表 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設計
3. 有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
為適應“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
引例導入教學法:在教學中,每個模塊開頭采用加入引例的形式導入課程,讓學生從實例中體會學習該模塊的重要性,避免單純講解重要性的枯燥和乏味,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在講財務價值計量基礎時,可引入房貸還款哪種方式更合適,在講證券投資時可引入“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傳奇等。
情景式教學法:對應用性較強的理論知識通過列舉生活實例,營造一個模擬情景,使學生對課程中的抽象理論有一個形象、直觀的理解。如講財務分析時可根據目前我國深滬兩市的某家上市公司的最新年報的財務分析為例。
歸納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教授學習方法,成為學習型的個人。如在講財務管理目標及“兩權三層”管理內容時,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上的相關內容,提醒學生閱讀同時注意歸納,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角色換位教學法:教師選取較為簡單的課程單元,事先安排學生備課,做教學課件,然后上講臺給其他同學講解,最后教師再做點評及必要的解釋與補充。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案例講授法、講練結合式教學法、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法、案例討論法、實踐性教學方式、學生做現場報告的教學方式等。
本文以項目投資管理這一學習情境為例,來談談該部分的教學過程設計。
圖 項目投資管理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本模塊的學習,使學生達到能夠收集、整理項目投資分析評價的相關資料,并確定項目期間各年的現金流量;能運用凈現值法、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報酬率、內含報酬率等方法對項目進行財務評價,同時提升學生團隊協作及溝通能力。
教學內容:項目投資決策的基本流程;項目計算期各年現金流量的確定方法;凈現值法、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報酬率、內涵報酬率法等指標的計算及評價方法。
教學方法和手段選擇:在項目投資決策的基本流程教學環節,可以采用案例講授法,該方法以教師為主,通過教師對案例的講解,說明項目投資決策的基本流程,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在項目計算期各年現金流量的確定方法及凈現值法、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報酬率、內涵報酬率法等指標的計算及評價方法的教學環節中,可以采用講練結合式教學法,既老師在講清基本概念、理論與方法之后,設計一些典型的、綜合性的題目,讓學生到講臺上來做,通過練習,能舉一反三的靈活運用、掌握現金流量及各項指標的計算的基本規律和方法,進一步消化、鞏固所學知識。通過練習了解學生們對所學知識吸收、掌握和實際應用的情況,據此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
能力訓練:本環節采用實踐教學方式、案例討論教學及學生做現場報告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以大學生創業為背景,要求學生分組課后進行市場調查,確定投資項目,并收集投資分析相關資料,課堂上請學生代表闡述應如何收集、分析資料,如何確定現金流量,要求學生能運用凈現值法、投資回收期法等方法對所選項目進行財務評價,并出具一份財務可行性分析報告。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各組的投資項目進行討論分析,既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
4. 探討靈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對教學成果的評價,也是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反饋方式,它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為適應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的轉變,在課程學習的考核方法上應加大對學習過程的考核,按照過程控制重于結果的理念,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的比例分別為60%和40%。其中過程考核包括出勤狀況(10%),課堂發言、討論情況(10%),課后作業(10%),綜合實訓(30%)。結果考核為期末試卷成績。綜合實訓可采用“案例分析”、“現場報告”、“方案設計”等方式。
5.建設實訓基地
實訓課以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為主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主動性,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標。例如,在“ERP沙盤模擬”實訓中,學生分別組成六個管理團隊,每個小組的成員將分別擔任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市場總監、營銷總監、信息總監、店長等職務,每組要親自經營一家銷售良好,資金充裕的企業,并要連續從事4至5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活動,企業經營管理的結果將全部展示在模擬沙盤上,復雜,抽象的經營管理理論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這一課程不但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和科學決策程序,而且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把握創新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的全新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郭復初主編.財務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曾愛軍.非會計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學報,2012(4):199-200.
[3]徐鈺.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試探[J].科教導刊,2012(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