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出版打破人們幾千年的閱讀習慣,掀起了閱讀的新革命。數字化是出版業的大勢所趨,傳統出版企業需要轉型和改變才能適應這種形式的變化,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本文以讀者出版集團為例,討論數字化過程中,傳統出版企業應如何開展數字出版業務。
[關鍵詞]數字出版 傳統出版 數字化 讀者
傳統出版的產業鏈已經熟透,數字出版依托于互聯網、手機、手持閱讀器等終端設備,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段。在2011年年初,數字出版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同時,在報紙雜志也頻頻可見數字出版,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也首設數字出版的專區,高層論壇、版權交易、產業峰會等都將焦點聚集在數字出版這個話題上。閱讀的戰場已經掀開,舊閱讀習慣和新閱讀模式相互碰撞,一邊濃濃戰火,一邊又有著紛繁復雜的聯系。如今,有很多人依然對數字出版很陌生,把傳統紙質排版作品直接導入數字閱讀平臺視為數字出版,但是,無數的數字閱讀平臺在通過自己一次次的書籍銷售向人們告知,數字出版是新模式、新體系、新渠道,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解決兩者的問題。
一、傳統出版在數字化進程中奮力前行
1.傳統出版是數字出版的有力根基
數字出版實際是技術革新帶給出版業的又一進步,是出版傳播途徑的擴大和延伸,大大提升了傳統出版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從而延伸了整個產業鏈,但并不是一個新產業的誕生。從根本上講,數字出版的基礎就是傳統出版,傳統出版是數字出版的內容提供商,數字出版是傳統出版傳播介質的發展。
從國內各大出版集團的紛紛試水,到傳統出版業和技術商的合縱連橫,處處顯示出我國傳統出版業正步入數字出版新征程。傳統出版業在數字出版博弈中雖然慢了一步,但機遇依然存在。必須作出積極反應,才能跟上數字出版步伐。在“諸侯紛爭”的今天,出版業強大的資源優勢必然會顯示出強勁的主導力量,厚積而薄發。“變的是介質,永恒不變的是優質內容。發展數字出版,傳統出版商未來有著巨大的生存空間和成長空間。”中國科學出版集團董事長柳建堯如是說。
2.以內容為載體拓寬出版道路
數字時代,網絡的便利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數字內容的生產者,但前提是必須經過專業編輯的深度加工。傳統出版單位最大的優勢以及生存之本就是內容,而且是高質量、有競爭力的內容。數字時代,由于載體不同,人們對于內容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從長遠看,內容依舊是數字出版的核心,但出版商僅做內容提供商是不夠的,內容提供商只是盤活存量的內容資源,還沒有打開增量的內容資源,因此出版商也需要角色定位的融合。
二、《讀者》雜志的數字化進程
1.讀者集團
在傳統出版時代,讀者人一直牢牢堅持“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為國人奉上了一份專屬于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如今,面對數字出版的沖擊,不甘于落后的讀者人,在深入分析自身優勢和外界形勢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出穩步進入數字出版市場的道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嘗試。
2.讀者集團的初步發展
說到數字出版,讀者集團也算得上先行者了,早在2003年就開始了數字出版方面的嘗試。但當時大多數出版單位都是在外來運營商的帶動下開始這方面的工作的,讀者亦是如此。只是提供一些具有電子版權的內容給第三方,主要投入了一些人力做一些基礎工作,資金方面并無專項投入,數字出版工作并沒有成規模展開。
近幾年,隨著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數字產品形式的多樣化,集團的數字出版業務也不斷發展壯大,產品品種呈多樣化趨勢,數字出版收入穩步上升。
(1)電子圖書出版領域
①電子圖書數量達1000多種。讀者集團自2003年起就開始注重圖書的電子版權授權,開始在出版合同中加入電子版權授權的條款。至2009年底,集團已擁有取得電子版權授權的圖書1000多種,為集團的電子出版發行提供了豐富的版權資源。
②圖書數字發行合作伙伴逐年增加。自2003年起,集團就開始與北大方正進行圖書數字版權方面的合作,到2009年底,與集團長期合作的數字出版企業已增至十多家,其中銷售量、利潤較大的企業有:北大方正、北京超星、清華同方、廈門書生、五車等。
③電子書銷售量平穩發展。電子書銷售量方面,根據主要電子書合作方銷售情況統計,集團2007年電子圖書銷售量為70,612.00元,2008年為106,856.78元,2009年為58,757.86元,呈穩步發展上升趨勢。
(2)期刊雜志電子出版領域
2009年,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讀者·原創版》雜志利用自身優勢,整合編輯資源,與電信運營商合作,跨媒體發行了《讀者·原創版》手機報。《讀者·原創版》手機報以其便捷的訂閱方式、精彩的編輯內容,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至今訂閱人數已達到15萬,實現了集團傳統紙媒向電子出版領域的探索。
2010年初,《讀者》雜志手機報也開始了上線準備工作,近日《讀者》手機版也準備開始登陸中國移動平臺,進行上線運營。
(3)網絡出版平臺建設
①讀者網的建立與發展。集團在2007年建立了讀者網作為集團的期刊門戶網站,網站以產品宣傳為主,整合在線投稿功能,使讀者網成為《讀者》雜志的網上宣傳平臺,網站日訪問量達到了20萬PV。2008年網站榮獲全國出版業網站評選中榮獲期刊社網站十強,2009年獲得全國出版業網站評選中榮獲期刊網站十五強。
②飛碟探索網站“U客論壇”。2009年3月,讀者集團下屬的飛碟探索雜志社建立了《飛碟探索》雜志官方網站。至今網站的注冊會員達到5萬人,日訪問量1.5萬PV左右。至今網站已建成由U客論壇、E.T.飛碟探索淘寶店、E.T.之友俱樂部,三部分組成的集編讀交流、會員活動、產品購買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網站群。在運營的一年多內,累積營業收入達到三萬多元。
③集團新門戶網站建設。2009年,集團緊跟數字出版發展潮流,將集團的紙質資源進行了全面數字化,并以集團下屬出版社原有網站(讀者網、飛碟探索網站、教育出版社網站等)為基礎,開始搭建新的集團門戶網站。2010年12月24日下午,讀者出版集團門戶網站“讀者網”上線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蘭州舉行。讀者網的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讀者出版集團對外宣傳、信息化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數字出版業務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讀者網的建設工作自2008年底啟動以來,經過歷時兩年的規劃設計和數據遷移等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式上線的網站,具備了對外宣傳、信息發布、形象展示等門戶網站的基本功能。將成為讀者出版集團和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對外交往的官方網站。網站同時建成了包括《讀者》雜志在內的10余種期刊和近千種圖書的數據庫,具備了在線閱讀、下載、版權貿易等商務功能。讀者網在讀者出版集團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上線,表明了股份公司加快傳統出版轉型、推進數字出版步伐的決心。
(4)閱讀終端研發——讀者電紙書
2010年4月,集團成立了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和讀者集團數字出版中心,全面啟動了“讀者電紙書”項目。并在5月14日的深圳文博會上隆重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內容方面,讀者電紙書將讀者雜志的精華文章嵌入其中,并和“中文在線”這樣的數字資源提供商達成了戰略合作,取得了內容豐富的電子書資源;技術方面,讀者電紙書與深圳欣博閱科技公司及星河會海科技公司等合作,由他們提供優質的硬件及相關技術。讀者電紙書的第一款產品DZ60A隨機裝有《讀者》期刊近三年的精選內容,并預裝了500本經典暢銷著作。第二款產品DZ60B也于9月16日成功上市銷售。同時分別在山東、山西、蘭州等地舉行了隆重的新品發布會。近日,第三款產品DZ60C與第四款產品也將陸續上市,極大地豐富了讀者電紙書的產品線,覆蓋了更多的使用人群。
管理方面,2010年4月,集團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出版機構——數字出版中心,專門調配人力、物力來進行數字產品的研發和運營。
3.讀者集團的戰略規劃:走具有讀者集團特色的轉型道路
讀者出版集團一直力爭成為主營業務達到一定規模、具有相當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出版骨干企業。從目前的經營狀況來,讀者集團已小有成就,但距其發展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對于未來的數字出版工作,他們是這樣規劃的:
(1)立足讀者品牌,精心打造內容資源
在中國500個最具價值的品牌中,讀者出版集團排名處在第176位;在亞洲500強企業,讀者出版集團處在第210位,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價值。未來,集團將會利用在傳統出版領域取得的品牌優勢,以資源利用為核心,通過逐步地細分閱讀市場來制作相應的數字產品,以滿足數字出版產品的市場需求,使得“讀者”這一優質品牌在數字出版領域得以延續。
(2)利用自身資源,尋求特色發展之路
集團在整合自身出版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推進以下四大特色工程的建設,努力完成讀者出版集團獨特的出版產業鏈,尋求數字出版的特色發展之路:
①電子書轉檔。目前,電子書格式在國內還沒有得到統一,讀者集團想利用蘋果機處理技術,由集團自己進行轉檔開發,把過去30年的讀者雜志全部裝進讀者電紙書里。將來隨著轉檔技術的成熟,集團可以將這部分業務發展成為電子文件轉檔中心,為其他數字出版機構提供相應的文件轉換技術。
②讀者云圖書館。讀者出版集團還將進軍云圖書館領域。集團準備利用2011年1月《讀者》雜志進入臺灣省舉辦首發式的機會,進一步和相關企業接洽云圖書館的建設合作,使集團資源做到一次編輯出版,多平臺共同發布的目的。云圖書館建成后,不僅局限于本集團的數字資源開發,也可以讓其他出版社在這個平臺上發布資源、信息,方便讀者閱讀。
③成立數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從長遠發展考慮,集團將會成立數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其目的是積極改善數字產品的內容格式和編排格式,進一步推動數字圖書標準化方案制定,推動版權保護制度的完善。
④建立數字出版基地。集團還將通過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開發,積極投入數字圖書、數字報刊、互聯網出版、手機出版等項目建設,力圖提高產業資源的集中度和合作水平的專業化,努力延伸出版產業上下游覆蓋面,將互聯網無線通訊、無線電視、衛星傳輸等終端產品納入數字出版領域里來。形成上游包括數字文檔轉換,中游以編輯內容為主,下游覆蓋多媒體、多終端領域的全產業鏈。
三、結語
數字出版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最具戰略性、前瞻性的選擇,是我國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目標邁進的必然手段,也是我國文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戰場和實現跨越發展的有效途徑。內容資源是核心、技術標準是手段、版權保護是保障、政策支持是關鍵、模式創新是根本,海量內容是基礎。數字化戰略是出版業大勢所趨,傳統出版企業必須轉型和適應方能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屈辰晨.內容消費與內容創造—出版業網站轉型的思考. 深度解讀.2008年9月.
[2]金更達.談數字出版商業模式. 出版參考. 2011年5月上旬刊
[3]傳統出版企業數字化戰略路徑分析. 文章出自 《數字出版在線》 ,原文鏈接:http://www.epuber.com/?p=852
[4]張海泳.讀者集團加速數字化開發推出“讀者電紙書”. 每日甘肅網. 2010年4月13
[5]數字出版“錢”途光明 傳統出版居安思危.新華網. 2010年12月21日
[6]數字出版的“王牌”何在? 出版商務周報. 2011年4月12日
[7]傳統出版業加快向數字化轉型.中國新聞出版報. 2010年11月18
[8]謝志娟.數字《讀者》.甘肅日報. 2011年1月11日
[9]讀者出版集團發力電紙書業務.北京商報. 2011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