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的途中遇到了兩個爭論的小孩。他們喋喋不休地說著,不一會兒就指指太陽,不知在做什么。
孔子上前問:“小朋友,你們在這里爭論什么呢?”“我們在說關于太陽的事情呢。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不對不對,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哦?”孔子聽了他們兩個的見解,疑惑地問,“為什么這樣說呢?”“太陽剛出來時很大,你看——”說著,一個小孩指了指半山腰的太陽,“像車蓋一樣呢。中午時卻小極了,像一個盤子一般。這難道不是近時大而遠時小的道理嗎?”孔子禁不住點點頭:“有道理,有道理。”
另一個小孩不服氣地站在一旁,說:“才不是呢。太陽剛出來時還很涼快,中午就非常熱了。我們可以感覺到現在很熱了,就是因為到中午了。所以——”小孩拉長了調子說,“太陽剛升起時離我們遠,中午才是近的,難道不是嗎?”“是啊!”孔子道。“那么,如果你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孔子先生啊!”一個小孩說。“對啊,我們誰對呢?”“這個嘛……我也不知道。”兩個小孩笑著說:“哈,誰說你知識淵博啦?”不過他們很快又沮喪起來:“看來這事兒沒有結果了。還有誰會知道呢?”
“不,有結果。”我從一旁的灌木叢后走出來。他們用審視神鬼的眼光看著我。孔子首先反應過來:“你是誰?怎么這副打扮?”我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身上是現代服裝啊!“我來自未來,是二十一世紀的人。不知道為什么穿越到這兒來了。”我跌進時空隧道,沒想到竟然來了這兒,我又繼續說:“太陽剛升起來時和中午時,離我們是一樣近的。”“啊?那為什么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中午看起來卻很小?”“其實太陽的大小并沒變,只不過早上時,太陽升起的背景是樹木、遠山,所以看起來大些。而中午卻以遼闊的天空為背景,自然看起來就小了。”我耐心地為他們解釋。又一個小孩忙問:“那為什么太陽剛升起時涼快,中午卻熱得很呢?”“哦,這個啊。”我頓了頓,又說,“太陽從東方升起,對于我們來說是斜射,產生的熱量少,自然會涼快些。中午直射大地,產生的熱量多,所以才會感覺很熱。”“原來是這樣,”孔子高興地說,“太好了,你來這兒與我們暢談一會兒如何?”“好啊,非常榮幸!”
在這天里,我與孔子不斷地交流著科學知識……
自我評價
《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十分有趣,但故事中的一個問題還沒有結果:太陽到底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呢?連圣人孔子都不能解決。于是,我突發奇想,來了一個“穿越”,為孔子與兩個小孩子講解事情的原因,于是有了這篇文章。
家長鏈接
文章用對話的形式刻畫了兩個小孩爭辯問題的情景。孩子奇特的幻想真是趣味橫生,讓自己穿越到古代,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編輯在線
哈哈!孩子們寫作文的角度還真是新潮,“穿越”都用到作文中去了。兩篇作文在改編時都秉承了原文的基本內容,相同點時都運用了“穿越”,都在運用科學知識為古代人講述太陽的事,給了原文一個明確的答案。不同之處是,前者的結尾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而后者巧借“銀光”來回,做到了首尾呼應,可謂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