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底,張俊還在微軟做技術。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一位經濟學家,那位孟加拉經濟學家開辦鄉村銀行,給窮人提供小額貸款,幫助他們擺脫貧困。令張俊覺得特別震撼的是,這個地球上最窮的國家和最窮的一群人,他們的償還率竟然高達98.7%。中國的現實和孟加拉也有一些可比之處:有大量小微企業融資無門,而上億的中產階級手中有些閑錢卻缺乏投資渠道。張俊和他的朋友們想到用淘寶的模式提供一個平臺,讓借錢的人和投資者直接進行借貸交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P2P(個人對個人)模式。
第二年,拍拍貸誕生。創始團隊一共四個人,張俊和另外兩個是上海交大的同班同學,還有一個是同學的同學;三個是技術出身,一個是金融背景。
用技術控制風險
創始人的出身背景往往會造就創業公司的不同基因。現在冒出來的很多網絡貸款平臺,創始人大多有傳統行業背景,比如做典當的、做擔保的。張俊認為,這些人是以傳統的方式來看這個業務,而拍拍貸是以技術的方式來看這個業務,“從創業之初,拍拍貸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互聯網、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信用甄別和信用審核的問題,同時降低貸款過程中因鏈條過長造成的高成本”。
很多網絡貸款平臺,其信用審核和風險控制的手段是通過線下與借款人見面完成的。而拍拍貸采用的是純技術的手段,因此成本比較低。
控制風險的第一步是反欺詐,必須要把騙子挑出來,擋在門外。拍拍貸跟全國十幾家權威的數據中心展開合作,比如公安部身份證信息查詢中心、工商局、法院等,讓借款人自己去做一些認證,來核準這個人的真實姓名和身份信息。
借款人的身份被驗證之后,拍拍貸會用自己的信用審核系統,對借款人進行一個綜合的評級。主要方式是利用借款人的社交圈對其進行信用測評。這個人在拍拍貸網站平臺上的圈子、他的親朋好友的圈子、騰訊微博的圈子、新浪微博的圈子等,都會進入數據采集的范疇。拍拍貸會將這些作為信用審核的一些收入端的因子,來做這個人信用成本的審核,對他進行違約成本和違約概率的測算,然后給他定一個安全的信用額度。
另外,與很多網絡貸款平臺不同,拍拍貸是不對投資人的單筆貸款做擔保的,投資人風險自擔。張俊說:“在我們的平臺上,投資者頭上都有一把劍。他要注意個人投標的風險,自己去選擇借款人,做到分散投資,不能把錢集中投給一個人,所以他的行為就更像是一個銀行家的角色”。
拍拍貸要求投資人分散投資,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比如一個投資人想出借2萬塊錢,他要把這些錢分成幾份,分別投給不同的借款人。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違約給投資人帶來的損失。
張俊認為,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由于不提供貸款擔保,拍拍貸平臺本身沒有系統性風險,這個就是對投資人最大的保障。
對于那些真正違約的借款人,拍拍貸要看是惡意違約還是確實出現了困難。如果借款人確實是經營上出現了問題,但還款意愿良好,拍拍貸會想辦法幫助他,比如幫他再做一期借款,免除他所有的費用,然后把還款分攤到6個月甚至12個月進行,幫助他盡快地度過這個難關。對于一些惡意欠款人,比如超過30天不還的,拍拍貸會把這個人的信息曝光到網站的黑名單里面去。
“我們跟借款人事先有約定,30天之后不還款,借款人認可我們把他的個人信息進行曝光。我們也不會隨便到處亂曝光,只會曝光到拍拍貸系統的黑名單上,”張俊說。
我們不需要燒錢
目前,拍拍貸上81%的借款被用來做經營,借款額度從幾千塊錢到幾萬塊不等。網店的賣家、線下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的個體養殖業者,是借款的主力軍。還有一小部分是學生,他們借錢參加培訓班、買手機、交學費。投資人基本上以一二線城市里面的白領為主。
在拍拍貸上是由借錢的人設定借款利率,當然這個利率不能超過銀行基本貸款利率的4倍,否則不受國家法律保護。某個借款人發布的利率就如同他的“身價”,是市場機制自由調節的結果。一個新用戶上來,信用評級很低,他發布一條借款信息,比如要以18%的利率來借款,一般沒人借給他;過了幾天他發現借不到錢,可能會把利率一下子提高到20%,這樣大概能借到。而一個信用狀況比較好的人,他發一條信息,用20%的利率來借款,發現瞬間就被投滿了,這個人就知道這個利率給高了,下次他肯定就會下調到18%甚至16%。最終,拍拍貸上就形成了一個供需雙方博弈之后的均衡利率。“現在這個利率是18%,”張俊說。
拍拍貸的盈利模式是,成交以后根據借款期限的不同,對借錢的人征收不同額度的手續費,比如4個月及以下的收2%,7到12個月的收3%。
日前媒體有報道說拍拍貸獲得紅杉資本2500萬美元的投資。張俊覺得這條消息很搞笑:“真的給我們這樣一筆錢,我們都不知道怎么花。”拍拍貸的現金流一直不錯,創始人們也沒有把業務規模迅速擴大的想法。“我們更愿意先把基礎打牢,把客戶體驗做得更好,穩健地、一步步地去做這個事情”。
基礎不牢、突然擴張的苦頭拍拍貸也算嘗過一小口。以前,拍拍貸沒有特別多的媒體報道,用戶的增長跟網站的技術支撐能力比較吻合。2011年8月份,某家電視臺采訪了拍拍貸,節目播出后,當天晚上網站就癱掉了。“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有那么多人進來(的情況),系統根本承受不了。那幾天的訪問體驗非常糟糕。”回憶那幾天的狀況,張俊依然有點心有余悸。
張俊和他的伙伴們從這件事得到的教訓是:盡可能地去做技術創新,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把信用審核系統做得更完善,能夠更有效率、更準確地評估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和他的違約概率。“在整個系統更加完善之后,我們堅持做真正的小額貸款,做中國銀行業的有效補充,這樣的話,我們這個事兒就算成功了。”張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