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手機用戶已超過10 億,華為、中興、聯想等傳統IT企業集體轉型,全面進軍云計算;三大電信運營商紛紛發力移動支付、應用商店、即時通訊市場;搜狐、騰訊、網易、新浪等互聯網門戶涉水手機視頻、手機瀏覽器和團購業務,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創新浪潮。
在這股浪潮中,無論你前進還是徘徊,移動互聯網就擺在面前,不增不減。但是,作為這股浪潮的幕后推動者,第三方開發者不能忽視,他們開發的產品品質,直接決定了移動互聯的時代特色。因此,為了構造豐富多彩、滿足用戶需求的移動互聯環境,閉門造車絕對要不得。
據艾瑞咨詢統計,目前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總數約100萬人,其中蘋果iOS平臺14萬,谷歌Android平臺超過70萬。中國移動、新浪、騰訊、百度等均提出了與第三方開發者分成的激勵模式,導致移動應用產品數量、種類呈指數極爆發。盡管應用產品繁多,但也需應時而作。筆者近日接觸了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投資孵化的點心公司,其電源智能管理產品“點心省電”可以降低系統整體用電功耗,減少無用的系統后臺駐留耗電程序,有效解決了智能終端耗電快問題,幫助用戶省電,延長手機續航時間,讓用戶待機時間明顯增長。
雖然要從用戶角度出發開發應用,但要想成功普及,應用質量卻不能下降。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截止到2012年5月底,中國3G用戶達到1.59億;在中國聯通WCDMA高速網絡推動,及中國電信全面網絡覆蓋的感召下,移動互聯網從城市逐漸步入農村。但仍有大部分移動終端用戶苦于流量壓力,不敢上網。我們能時刻感受到“天價微博”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時,能夠提醒和節約流量的應用工具就會受到用戶的熱棒。目前,UC和騰訊手機瀏覽器均打出了節約流量的招牌,360手機殺毒軟件也推出了流量提醒功能。但是,這些應用中普遍都存在不及時缺陷,等用戶得到通知,流量早已超標。
在定位用戶需求與保證應用質量后,移動互聯產業發展還需眼觀六路,切忌同質化。以微博的發展為例,事實證明它只是移動互聯時代的附件品。因此,“一窩蜂”搞微博應用就會面臨同團購業一樣的同質化尷尬。不如像現在這樣,新浪繼續發力微博,而騰訊、中國移動依然做好即時通訊工具QQ、飛信,搜狐將視頻、搜索進行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