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新媒體與性別文化論壇”上,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性別與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對外發布首份國內“門戶網站性別議題觀測報告”。報告選取了國內新浪、網易、騰訊、搜狐、鳳凰網等排名居前的多個門戶網站進行觀測,觀測時間范圍是2011年10—11月,觀測涉及這些門戶網站的所有頻道,另對新聞頻道和女性(時尚)頻道進行了加測,共觀測報道1914條。
觀測發現,除女性、時尚、娛樂等頻道外,報道中男主角更多,尤以鳳凰網最為明顯,其中有男性主角的報道占32%,比女性主角的報道多14個百分點。報道中,男性話語被更多引述,網易和鳳凰網較明顯,更多引述男性話語的報道占36%,更多引述女性話語的近為7%。
此外,報告顯示,多數報道忽視了性別問題;多數報道加強了性別刻板印象;特別是在報道中,還存在性別歧視的報道多于提倡性別平等的報道的現象,例如搜狐1%的報道倡導性別平等,卻有15%的報道存在性別歧視。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內,男性都處于主導地位,因此門戶網站所報道的新聞,不管是時政新聞還是專業領域的新聞,必然也會以男性為主導。這一方面體現在新聞內容中的主角多數為男性,另一方面則體現在男性更多地成為了發言人、評論員和專家。尤其是網易和鳳凰網,鳳凰首頁男性發言人的比例是10%,專家、評論家的比例是10%,而女性發言人的比例僅為5%,專家與評論家的比例則僅為4%。
其次,雖然目前女性網民的數量越來越多,但主要是在網購、社區、和網游當中。尤其是網購,按照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女人會將1/10的收入用于網購。而對于新聞報道的關注,女性仍然遠不及男性,也就是說新聞報道的受眾更多的還是男性,那么報道自然也就會“重男輕女”了。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在于大眾缺少性別意識。當然這也受社會文化的影響,無論男性和女性都很少意識到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的男女不平等的現象,致使這種現象一直延續下去。
因此,這份門戶網站性別議題觀測報告為大眾提了一個醒,更為眾多門戶網站在報道方面提出建議。研究所撰寫了《網站性別議題報道指南》,指出門戶網站在報道時,在任何情況下,女性的意見都應該被聽到。尤其在有關政治、經濟、法律、體育等領域的議題報道中,應賦予女性平等的表達權利和表達機會。此外,有關女性的報道,應充分考慮到女性所生活的政治、社會、文化的多元環境,平等對待任何背景的女性,包括種族、民族、階層、年齡、宗教、教育、性取向、婚姻狀態以及是否殘障等。上海市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博士陳亞亞表示:“門戶網站在消除新媒體領域的性別歧視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在:門戶網站的報道容易引發公眾對性別議題的關注和討論。從而提升公眾的性別意識,促使有影響力的機構和政府采取積極行動來推進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