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下一心,協同努力,再加上制度性保障和責任體系,食品安全問題是可以得到有效解決的。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出臺,首次明確將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這讓我們想起一樁舊事,200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分別在來自內地四家企業的雞蛋里面,檢驗出三聚氰胺,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港府決定暫停進口內地的雞蛋。當時正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溫家寶總理向鳳凰衛視表示,雖然中國的食品要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標準需要經過一個艱苦的過程,但是只要政府重視,依法辦事,認真檢查質量,中國的產品在質量安全上一定能夠大大提高。
武漢市江夏區編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的實踐印證了溫總理的話。
江夏是武漢的“菜籃子”。在實施大生產大加工大流通保障城市農產品供給過程中,江夏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零容忍”原則,發揮農業、質監、工商、公安等多部門聯動,實施“一票否決”,為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編織了一個強大的“安全網”。
近三年來,江夏區先后投入500萬元,建起了覆蓋全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建立了11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全區8個重點蔬菜基地、19個集貿市場、6個超市均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檢點;全區185家農資經營門店全部納入日常監管;區級農產品質檢站配備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等先進檢測儀器設備。農產品檢測范圍覆蓋種植業、水產業、畜牧業以及農業投入品、農業產地生態環境等多方面,檢測項目達到102項,檢測參數達到168個;主要檢測指標達到國內同級先進水平,檢測結果準確、應急性強,具有多產品、多參數、大批量等綜合檢測能力;檢測設備和技術能夠滿足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對農產品質量、工藝性能等參數進行檢測的需要,為政府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反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據報道,江夏區今年開始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讓市民可以在網上查詢到自己在超市所買農產品是產自哪里,施了什么肥,打了什么藥。
正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零容忍”,使得江夏區已經實現了連續多年無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多次在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飛行抽檢中實現合格率100%,極大地促進了江夏區農產品品牌質量的提升。
江夏的實踐證明,只要上下一心,協同努力,再加上制度性保障和責任體系,食品安全問題是可以得到有效解決的。
剛剛印發的國務院決定明確要求:所有縣級以上地方政府都要盡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同時要求地方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細化部門職責分工,著力解決監管空白、邊界不清等問題。
構筑食品安全網,江夏區先行了一步,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覆蓋全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逐步形成一個剛性的保障制度,卓有成效地杜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政府重視,依法辦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并鍥而不舍地認真執行,江夏的探索,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