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市不是小麥主產區,但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較高。今年,受陰雨天氣影響,導致小麥嚴重減產,且遭遇賣難的困境。
一、瑞昌近幾年小麥生產情況
1.種植情況:隨著小麥價格走高的趨勢,瑞昌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得到提高,絕大多數種糧大戶都利用冬閑季節種植小麥,逐年增加。
2.成本效益分析:以2011年為例,全市平均畝產量達260公斤,平均單價2.1元/公斤,畝總收益546元。總成本約300元,包括化肥、機械等物質費用和人工成本,畝純收益約為246元。
二、今年小麥生產情況
1.面積:全市總面積達1.5萬畝。
2.產量:
(1)大部分麥田減產50%以上:平均畝產量120公斤,相比去年,嚴重減產。全年雨水偏多,特別是4-5月份多雨天氣對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導致小麥出現籽粒不實、發芽、發紅。原因:①春節前后雨天影響到小麥灌漿,出現籽粒不飽滿;②成熟期雨天導致小麥在田間發芽;③成熟后連續陰雨天,容易誘發赤霉病等病害,出現麥粒發紅,明顯影響外觀。
(2)部分麥田絕收。近日,筆者在桂林鄉看見一位老鄉挑著一擔麥穗,招呼道:“老鄉今年種了多少小麥呀?”她回答:“不是我自己種的,是張老板的麥,準備用火燒掉,我去揀幾擔來。”張老板今年播種的50畝小麥,倒伏嚴重,準備放火燒了作肥用,真的“絕收”了。
3.成本核算:每畝麥田化肥、機械等物質費用和人工成本約為300元,就算是按2011年的價格計算,麥農每畝虧損48元。而且今年與往年相對,增加了烘干成本,以前可以利用晴天曬干,今年因陰雨天氣,無法進行露天曬干,只有采用烘干機烘干,麥農虧損更嚴重。
4.價格及銷售形勢:可以說是“無人問津”。往年瑞昌的小麥被九江市或南昌市的企業如九江正大公司等一搶而空,而現在前期有人來問過,看到小麥的質量狀況,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價格,之后便沒有人過問了。
(作者單位:瑞昌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