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TY36/IR100//IR100。
審定情況:
2005年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7年海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審定編號:
粵審稻2005013,瓊審稻2007015。
特征特性:
感溫型常規稻品種。在廣東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128天,與粵香占相當。葉色濃,抽穗整齊,穗大粒多,著粒密,熟色好,結實率較高。株高105.6~106.4厘米,穗長21.1~21.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0.3萬穗,每穗總粒數128~136粒,結實率81.6%~86%,千粒重22.6克。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66.7%、77.8%和67.7%,病圃鑒定穗瘟、葉瘟均為3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46.3%~47%,堊白粒率13%,堊白度2.6%~8.7%,膠稠度47~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7%~26.3%,理化分34~44分。
在海南省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3~139天,與特秈占25 (CK)表現相當。主要農藝性狀:長勢繁茂,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度一般,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協調,后期熟色較好。每畝有效穗數約18.87萬穗,株高92.3厘米,平均穗長19.8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133.8粒,結實率87%,千粒重22.7克。人工接種鑒定高抗苗瘟,中抗白葉枯病,米質達農業部頒布二級標準。
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廣東省兩年早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63.28公斤、518.18公斤,比對照品種粵香占分別增產5.57%、6.96%,2003年增產不顯著,2004年增產極顯著,除韶關、清遠、肇慶試點一年增產外,其他試點兩年增產。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29公斤,比對照種增產2.45%,日產量3.68~4.04公斤。
2006年參加海南省早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8.84公斤,比特秈占25 (CK)增產9.81%,達到極顯著水平,日產量4.13公斤,名列第一。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465.17公斤,比特秈占25 (CK)減產1.25%,未達到顯著水平,日產量3.67公斤;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64公斤,比特秈占25 (CK)增產5.56%。
栽培要點:
在廣東作早稻種植應適時播植,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畝插足8萬~10萬基本苗;耐肥抗倒性較強,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促蘗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海南省早稻大部分地區宜于1月上旬播種,2月下旬插秧,晚造7月中下旬播種,8 月初移植;合理密植,畝插足8萬~10萬基本苗;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促蘗肥,提高有效穗數;前期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抽穗前期至齊穗期要保持淺水層,后期保持濕潤防止過早斷水;做好病蟲害防治,沿海地區要做好白葉枯病防治工作;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做底肥,多施有機肥。
適宜區域:適宜在廣東省和海南省作早、晚稻種植。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聯系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金穎東一街3號
郵政編碼:510640
聯 系 人:江奕君
聯系電話:020-87596274,13640835982
電子郵箱:jyj2928@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