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是山西省武鄉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全縣播種面積近10萬畝,搞好谷子生產對促進全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至關重要。現將綠色谷子栽培管理要點介紹如下。
一、合理選地,輪作倒茬
2001年經山西農業大學測定武鄉縣符合A級綠色谷子生產標準。綠色谷子生產在選地上要遠離工礦區及主要交通要道,同時要選擇地勢較高、通風透光、排水方便、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耕性好的旱坡地。谷子不能重茬,重茬病蟲、雜草嚴重,土壤肥力得不到補充,品種退化快。谷子輪作倒茬前茬依次為:大豆、馬鈴薯、甘薯、小麥、玉米,實行三年輪作。
二、精細整地,抗旱耕作
1. 秋耕壯垈
旱地谷子播種出苗需要的水分主要來自上一年土壤中貯存,秋耕趁墑施肥壯垈,使土壤疏松,既保住了伏雨秋雨,又能更多地接納秋雨冬雪,做到伏雨、秋雨春用。秋冬深耕要盡早進行,能夠使土壤充分風化、熟化,凍融交替,積蓄養分,耕深一般以25~30厘米為宜,每隔4年深翻一次即可。深耕后,除鹽堿地外,一般要耙耱,既保墑,又碎坷垃。
2. 施足基肥
在秋季深耕的同時施入有機肥,低產田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中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高產田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有機肥不能施醫院或衛生院的人糞尿。
三、選用優種,種子處理
適宜武鄉縣種植的優良品種有晉谷21號和晉谷40號,晉谷21號蛋白質含量15.1%,品質優于晉谷40號,晉谷40號適口性優于晉谷21號,兩者產量表現一致。提倡使用正規的包衣種子,旱作種衣劑含有農藥和微肥,不但防蟲還能提供谷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可保證谷子苗全、苗壯。但是病蟲嚴重的地方還要進行種子拌種,谷子白發病用25%瑞毒霉,黑穗病用2%立克秀,地下害蟲用50%的辛硫磷乳油,分別按種子用量的0.3%拌種,待種子晾干后播種。拌種時先拌殺菌藥,再拌防蟲藥。
四、適期播種,保證質量
谷子適期播種是高產穩產的關鍵。播種過早,土壤溫度低;播種過晚,土壤墑情不足,難出苗,谷苗出土后易“灌耳”,易受早霜危害。武鄉縣適宜播期是小滿前后,即5月中旬,這樣谷子拔節期是7月初雨季初期,孕穗、抽穗分別進入雨季中峰期和高峰期,可以防止“胎里旱”和“卡脖旱”;8月下旬至9月上旬開花灌漿,秋高氣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灌漿。播種時要施種肥,這對培育壯苗非常重要。因為谷子籽粒小、胚乳貯藏養分少、根吸收能力差,且春季土溫低肥料分解慢,一般畝用尿素2~3公斤,和細土摻勻使用。畝播種量0.5~0.75公斤。為了確保播種質量,播后要鎮壓,起提墑保墑作用,防止“吊死”,保證全苗。
五、適時管理,提高產量
播后4~5天晴天午后要進行黃芽鎮壓,保證全苗,2~3葉期晴天午后要進行壓青鎮壓,控制地上生長,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4~5葉期間苗,6~7葉期定苗,結合間定苗進行中耕除草。拔節期噴施矮壯素縮短節間抗倒伏。拔節后要及時清壟除草,10葉期進行追肥深中耕,畝追施尿素8~10公斤。抽穗前一周畝追施尿素3~5公斤,并淺中耕、高培土,促進根系生長,增強吸收能力防倒伏。開花后還要淺中耕防澇排積水,谷子生長后期根生活力弱,要進行葉面追施氮肥、磷肥、微肥,促進開花、結實、灌漿,提高產量。
六、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病蟲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采用抗病品種、輪作倒茬、施腐熟的有機肥、拔除田間病蟲株、燈光誘殺及釋放天敵等方法。在土壤處理和種子處理的基礎上進行預測預報,當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采取農藥防治。近年來,武鄉縣谷子易發生的病害有白發病、黑穗病,蟲害有螻蛀、蠐螬、金針蟲、粟葉甲、粟灰螟、粘蟲等,可用2%阿維菌素或20%斑蛾清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七、適時收獲,顆粒歸倉
收獲時除選種的種穗分別脫粒外其余一起收獲。當谷穗變黃,籽粒變硬,谷碼變干即綠葉黃谷穗時,就要連稈割倒在田間“歇腰”3~5天,然后再切穗,既防止風刮危害,又可滿足后熟作用,保證顆粒歸倉。
山西省武鄉縣農廣校 易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