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農業就業人口不到5%。不過,有56%的人口居住在占國土面積91%的農村地區。由于農產品和食品占歐盟居民日常生活的開支超過15%,以及農業在歐盟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發揮著獨特作用,歐盟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歐盟共同農業政策集中體現了歐盟對農業和農村的關注和支持。經過幾十年的改革完善,歐盟共同農業政策關注的重點已經由起初的促進農業生產轉向促進農村建設,以確保歐盟農村地區全面平衡可持續發展。
農村建設三大目標
歐盟農村發展政策由歐盟農業委員會根據自下而上的原則制訂,由代表各國利益的農業部長理事會批準,再由各國政府農業部門根據各自的政策目標具體實施,并進行獨立或半獨立的評估。歐盟農村地區的所有建設項目都必須由地方社會團體聯合機構主持制訂規劃,在規劃制訂后,方能獲得和使用歐洲農業農村基金。歐盟農村地區建設項目必須符合三項基本目標:一是實施農業結構調整以提高農業的競爭力,二是加強土地管理以促進農村環境保護,三是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多元化以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各成員國和地區在制訂各自的規劃和在申請項目資金時,必須指明有關項目如何達標。根據歐盟有關規定,歐盟任何一個地區在使用歐盟農業農村發展基金過程中,將不少于10%的農業農村發展基金用于提高農民競爭力,將不少于25%的農業農村發展基金用于土地管理和改善農村環境,將不少于10%的農業農村發展基金用于農村經濟多元化,將不少于7%的農業農村發展基金用于自下而上制訂地方發展規劃方面。歐盟借助資金使用比例的管理方式把農村建設有效地協調起來,從而防止農村發展過程中“只顧生產、不顧環?;蛑恢v環保、不重生產”的不協調局面。歐盟要求各成員國提出的每個農村發展項目必須包括保護和改善農村地區自然資源和景觀的具體措施。歐洲農業農村基金不僅要用來保護和改善歐盟農村地區景觀,而且也要用來應對氣候變化,如保護水的質量,可持續的土地管理,為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而植樹等。
新政策追求可持續發展
2010年底,歐盟委員會公布了題為《走向2020共同農業政策——應對未來糧食、自然資源和區域挑戰》的公報,提出了2013年后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改革的方向,以提高農業部門的活力和競爭力,實現《歐洲2020》戰略中提出的可持續、智能和包容性增長。
歐盟委員會在此公報中提出了歐盟2013年后共同農業政策的目標:確保糧食生產,對自然資源進行可持續性管理,維護農村地區的平衡發展和多樣性。為此,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共同農業政策改革的三個選擇方案:一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解決目前最緊迫的問題;二是使共同農業政策更環保、公平和高效;三是關注環境和氣候變化等目標,而不是簡單地為農民提供收入支持和采取市場措施。
歐盟委員會認為,無論選擇何種方案,共同農業政策中的兩個支柱——直接補貼和農村發展措施都不會改變,但歐盟今后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將根據更客觀和更公平的標準提供,而不是僅僅參照歷史上的做法。歐盟委員會負責農業與農村發展事務的委員喬洛什表示,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不僅僅是為農民制定的,而且也關系到歐盟所有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歐盟未來的農業政策不僅要在經濟上,而且要在環境上都具有競爭力。
嚴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