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百度方面的數據顯示,百度開發者中心已經吸引了超過6萬開發者,移動程序超過8萬個,并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中。
自2010年9月1日全面進入開放運營,如今不到兩年的時間,百度開放平臺已經成長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開放平臺之一。通過聚集大量的應用開發者,百度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的生態體系,從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了新的競爭優勢。
為什么大量開發者選擇了百度開放平臺?有開發者表示,相對于騰訊和360的開放平臺,百度憑借在搜索上的優勢,其開放平臺的流量變現能力相對較強,能夠為開發者帶去更高的營收。
不過負面意見同樣存在。審核時間過長、審核標準不一、展示不透明以及在版權保護上缺乏力度,使得百度開放平臺引發了部分開發者的質疑。
應用審核的兩難處境
“有限的開放”、“封閉式開放”、“壟斷下的開放”對不同的開放平臺,開發者分別有著不同的評價,而這些評價的背后,其實是開發者們的共同擔憂:巨頭們的開放,究竟能有多全面?
誕生之初,以“全面開放”為口號,百度開放平臺號稱是業內門檻最低,開放最徹底的平臺。而來自開發者的反饋顯示,百度開放平臺的門檻并不低。該開發者表示,業內某些開放平臺只要不涉足黃色內容等政策上的禁區,均可以上線。而百度開放平臺還有特殊的審核標準。
該開發者曾開發出一套“奧運會倒計時”應用,交給百度方面進行審核,結果不予通過。原因是“純內容瀏覽,無交互”。
然而記者在百度搜索框搜索“奧運倒計時”,卻能夠看到有類似的應用顯示在搜索結果之中,而且排名靠前。這讓人好奇,百度對不同開發者的態度是否一致?如何決定采用哪些開發者的應用而舍棄另一部分開發者呢?
該開發者進一步表示,對于不同的應用,百度開放平臺在審核標準上也不一致。“某些閱讀類的小說應用同樣是‘純內容瀏覽,無交互’的,為什么就可以通過呢?”
審核時間過長也是不少開發者反應的弊病。微博名稱為“寧波公益網猴子”的開發者發表微博稱:“(應用提交給百度開放平臺)快一個月了... 跟你們所說的七個工作日整整快差了20多天!百度那么大的公司審核居然如此之慢?發郵件咨詢沒人理睬,電話也不知道打給誰? 開放平臺開放到哪去了..........”
微博名為“我系阿樹”的開發者表示:“為什么我們的應用一直都沒人理呢?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其他平臺我們都上了N個,這是在搞啥呢?需要給錢走后門嗎?”微博名為“wayne_華惠”的用戶則表示:“百度開放平臺確實麻煩,相比之下,360和QQ的應用審核就容易多了。”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百度方面,得到的答復是:“對開發者提交的應用,百度保證在5天內完成應用審核。”
也有開發者對百度開放平臺審核時間過長表示理解,“因為開放平臺發展的都比較快,開發者提交應用的數量會很大,和我們合作的幾家平臺都面臨審核工作量的問題。”意指由于審核工作量過大,才造成了百度開放平臺審核時間過長的問題。
不過該開發者也同時表示,百度開放平臺也可能通過設立一些特殊的審核標準對應用進行篩選,以此提高應用的審核速度。不過同時卻也提升了應用的審核門檻。
展示是否透明?
應用展示對于一款應用非常重要,甚至直接決定其能否存活。有開發者認為百度開放平臺在應用展示上不夠透明:“完全是內部操作”,“而且排名的規則一直在調整,這么長時間,從來沒弄明白排名規則是什么,百度也沒有書面的文件對此作出說明。”對于排名的結果是否公平,該開發者表示,由于不清楚規則,所以無法判斷。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百度,百度方面的回復是:“所有通過百度審核的移動應用會默認展示在相應的渠道(如as.baidu.com)。自然展示由算法(考慮下載量,檢索需求等多種維度)進行決定。對于專輯、推薦位等內容,運營團隊會根據時下熱點、用戶關注等因素選擇合適應用進行展示。我們力求通過技術,使得每個對用戶有價值的應用都能被用戶找到。”
也有開發者對百度的展示效果表示肯定。該開發者表示:“對于新的應用,百度都會給一定的曝光量”,從而鼓勵開發者開發新的應用。以“問閱堂”為例,其使用百度地圖API開發的應用“司機邦”Andriod1.0版上線僅一周,北京地區的下載量即超過3萬。“司機邦”負責人表示,取得這樣的成績,百度所提供的渠道推廣功不可沒。
而且“百度基于搜索,內容的展現和搜索關鍵詞相關,比較精準。所制作的應用,只要和熱門關鍵詞匹配,就能有很好的展示。”而“騰訊的Q+在應用的曝光上比較依賴于推薦系統”,展示效果并不理想。
數據顯示,在百度每天幾十億次的搜索請求中,高達30%與應用有關,而在移動領域,這一數字則為每天1000萬次。
采訪中,有開發者認為百度開放平臺的展示“還是比較透明的”,不過也同時說:“會根據應用的訪問速度、用戶體驗等進行綜合調整”。
對于是否有成文的規則,該開發者表示并不確定。“我和他們的運營人員聊過。而且根據我們自身的經驗,相對還是比較好的。”
據記者向百度方面了解,對展示方式,百度確實進行過調整。今年4月,百度宣布對移動搜索排序算法進行調整,鼓勵網站運營者與站長進行手機頁優化,同時還根據新規則提升手機App的結果排名。
開發者相對弱勢
由于無法從開放平臺獲得足夠的營收,有一部分開發者選擇了逃離。記者就接觸到這樣的開發者。他們作為最早在百度開放平臺上開發應用的團隊之一,由于在審核、展示等問題上無法得到百度的滿意答復,從而對百度開放平臺有些怨言。
而百度方面則認為他們對于開發者采取了眾多支持的政策,百度相關人士表示,百度為開發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百度開放平臺從四個方面有力支持開發者。第一,我們為開發者提供了應用開發支持,如百度應用引擎(BAE)、個人云存儲( PCS)、百度移動云測試中心(MTC)、百度地圖API等,我們還會陸續開放一些其他平臺不愿意開放的強大的技術能力,幫助開發者開發更多、更好的應用;第二,我們為開發者提供運營支撐,如百度移動搜索數據分析、百度移動客戶端統計服務等;第三,平臺還為開發者提供豐富的應用分發渠道,如百度搜索框、百度新首頁、百度瀏覽器等;第四,我們為開發者提供變現渠道。如開發者可以嵌入百度搜索框,與百度進行搜索方面的收入分成。”
來自開發者的有關調查證明了百度這一“一站式”服務的成效。近日,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優億開發者社區、CSDN等機構對100位開發者的調查顯示,在 11個單項評分中,百度開放平臺在“平臺影響力、可獲得用戶、品牌傳播效果、開發文檔支持程度以及SDK支持程度”5大單項名列榜首,領先其他開放平臺。
“與開發者長期合作,不是靠某個制度,而是共贏的生態圈。”百度相關負責人表示,百度開放的決心非常大,“我們不會和開發者爭利,將以開放的姿態推廣用戶喜愛的第三方應用。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獲利,實現整個生態圈的繁榮。”
不過面對開發者提出的疑問,顯然百度開放平臺和開發者之間必須加強溝通,消除誤解。
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在內的互聯網巨頭之所以紛紛采取開放平臺戰略,本質上還是為了打破不少互聯網開發者認為其市場份額過高,有“壟斷”之嫌的不良印象,同時通過構建生態體系,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帶來的巨大挑戰。然而隨著開放平臺的發展,巨頭們在獲得了自己需要的資源之后,還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有力措施來保護和促進開發者的利益。
同時開發者也有必要行動起來,通過組建開發者聯盟這樣的行業組織,提升話語權,增強面對開放平臺時的議價能力。這才是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也是保持產業鏈不同主體之間實現平等互動,良性發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