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診單純性低鉀麻痹的病因以及補鉀治療的方法。
方法:將2010-2012年本院急診救治的急診單純性低鉀麻痹84例作為研究對象,統計分析其患病原因;將84例患者依據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單數組及雙數組,每組42例):治療組(單數組)采用經呼吸道霧化聯合經腸道灌腸補鉀,對照組采用傳統靜脈補鉀。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血鉀恢復情況及不良反應。
結果:急診單純性低鉀麻痹的病因包括:攝入不足、血液稀釋、鉀丟失過量以及某些藥物作用等;兩組比較治療前、治療后12h以及24h血鉀改善無差異(P>0.05);治療1h及6h血鉀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高鉀血癥發生率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
結論:急診單純性低鉀麻痹與個人生活習慣、工作環境以及基層醫院針對某種疾病的治療方法有關;經呼吸道霧化聯合經腸道灌腸補鉀是安全高效,方便,省時,痛苦少,病人易于接受的補鉀途徑,尤其值得在不具備監護條件的基層醫院廣泛推廣。
關鍵詞:單純性低鉀麻痹急診病因治療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96-01
血清鉀濃度低于3.5mmol/L稱為低鉀血癥[1]。當血清鉀濃度降到2.5mmol/L以下時則容易產生軟癱、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如不及時提高血清鉀水平就會危及生命[2]。臨床上單純的低鉀血癥的患者或其他疾病伴有低鉀血癥的患者非常多見。對于單純性低鉀麻痹的患者來說病因復雜,因其不存在原發疾病的治療,治療的關鍵問題就在于及時、高效、安全的補鉀。因此,本文針對單純性低鉀麻痹的病因及治療做了一些探討。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2012年4月在我院急診救治的排除原發疾病的單純性低鉀血癥患者84例,納入人群均符合血清鉀濃度<3.5mmol/L,臨床表現為肢體軟癱,四肢肌力0~2級,并有心電圖明顯異常。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齡28~64歲,平均41.5歲。入院血鉀:1.9-3.5mmol/L,平均2.4±0.62mmol/L。
1.2方法。
1.2.1分組。將84例患者依據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單數組為觀察組、雙數組為對照組,每組4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實驗室檢測等指標方面的差異均沒有顯著性意義。
1.2.2治療。兩組均常規給予對癥治療及護理,觀察組采用兩種途徑聯合用藥:經呼吸道霧化補鉀:采用道分電子有限公司的S-888型超聲霧化器,用生理鹽水20ml+10%氯化鉀20ml,霧化吸入持續30min,實際吸入15ml[3];經腸道灌腸補鉀:病人排凈大便后,用10%氯化鉀20ml+生理鹽水20ml直腸注入,速度10ml/min,注意低壓緩注以助藥物保留,1—2次/日[4]。對照組常規10%氯化鉀溶液40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ml,靜滴,60滴/min。
1.2.3檢測指標。持續監測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1h、6h、12h和24h血鉀水平;將血鉀大于5.5mmol/L或在治療期間患者出現心率減慢、心律不齊或肢體麻木三項其中之一或以上者,確定為補鉀不良反應即高鉀血癥,統計其出現例數及出現率。
1.2.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經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經X2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單純性低鉀麻痹病因。急診單純性低鉀麻痹的病因包括:攝入不足(長期進食不足、厭食和禁食,32例、占38.1%)、血鉀稀釋(長時間補充不含鉀液體,29例、占34.5%)、鉀丟失過量以及某些藥物作用(過度疲勞、高溫環境、酒精中毒、激素及某些中藥,20例、占23.8%)以及原因不明3例(占3.6%)。
2.2補鉀效果及不良反應。兩組比較治療前、治療后12h以及24h血鉀改善無差異(P>0.05);治療1h及6h血鉀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高鉀血癥發生率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具體結果見表1。
3討論
3.1引起單純性低鉀麻痹的病因很多,多數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人為的禁食導致鉀攝入不足,這就要求醫務或社會工作者加強合理飲食的宣教,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低鉀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長時間補充不含鉀液體導致血鉀稀釋、濃度下降,本文29例患者中多數由基層醫院或個體小門診轉來,這就要求基層醫務工作者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患者大量補液時應該科學計算補鉀量,維持血鉀水平;對于易引起血鉀丟失的高強度、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應該加強勞動保護,需要補充水分的同時應該常規補鉀;對于目前研究已經證實的酒精或某些藥物應謹慎使用。
3.2補鉀是單純性低鉀麻痹患者主要的治療措施,補鉀途徑多樣,但其目的都是為了快速、高效、安全的達到提高血鉀水平的目的。本文研究顯示經呼吸道霧化聯合經腸道灌腸補鉀,可以達到快速補鉀的目的,6h內血鉀改善優于靜脈補鉀,其遠期效果(12h以上)相似,但發生高鉀血癥的幾率低于靜脈補鉀。可見經口-肛聯合給藥不但安全、高效,而且避免了靜脈給藥的諸多弊端,比如需要嚴格的監護、輸液疼痛等,尤其對于缺乏監護條件的基層醫院,本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61
[2]李東寶.低鉀血癥的臨床護理[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5,11(2):87
[3]車曉艷,葉惠華,陳雁.低血鉀患者應用超聲霧化吸入補鉀的療效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9):506-507
[4]李紹秀,高秀文,等.心力衰竭患者直腸補鉀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護理雜志,1998,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