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是兩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本文對兩型消費模式的概念作出了界定,總結了兩型消費模式的主要特征,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探尋了有效建立兩型消費模式的制度安排。
【關鍵詞】消費;兩型消費模式;制度
一、“兩型”消費模式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1)“兩型”消費模式的界定。消費模式表現為在一定消費觀念指導下社會消費系統的整體運行狀態。消費模式的變化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消費模式和適度的消費規模不僅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還會減緩由于人口增長帶來的種種壓力,使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消費模式的組成包括三個因素: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這三個因素相互結合,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一是消費水平。消費水平一般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費品(包括服務)的數量,反映人們物質文化需要實際滿足的程度。廣義的消費水平,不僅包括消費品的數量,而且包括消費品的質量。因此,消費水平是一個綜合指標,最終表現為人們的健康水平、科學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消費環境質量等,反映人們物質文化需要的滿足程度。二是消費結構。按滿足消費需要的不同層次來分類,可以把消費資料分為生存資料、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按人們實際消費支出的不同方面,可以劃分為吃、穿、住、用、行等不同形式。按消費品的不同內容,可劃分為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三是消費方式。消費方式是在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一定生產關系條件下,消費者和消費資料相結合以實現需要滿足的方法和形式,是消費的自然形式與消費的社會形式的有機統一。消費的自然形式,是指消費者用什么樣的物質手段和方法來利用、消費消費資料。它反映的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2)“兩型”消費模式的特征。“兩型”消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倡適度的、有節制的消費。適度消費是相對于過度消費和消費不足而言。人類應該適度消費。因為適度消費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可以克服片面的物質消費對人身心健康的損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是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消費應該是以可持續的方式占有、使用自然資源和由之而生的一切產品及服務。兩型消費倡導的是一種最優化消費,一方面要求實現資源的最優耗竭和持續利用,另一方面要求實現廢棄物的最小排放和對環境的最小污染。三是追求消費的可持續性。聯合國環境署對可持續消費的定義是:提供服務及相關的產品以及滿足人類的基本要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四是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費首先是與人的生存發展需要相聯系的行為,消費必須有利于勞動者的身心健康。同時,消費是人類實現自身再生產的方式,包括人的生命、人格、綜合素質的再生產。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適度的物質生活、豐富的精神生活和自由支配的時間三個因素。
二、建立兩型消費模式的制度安排
(1)用新的消費理念引領消費模式的改革。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能源短缺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淡水和耕地緊缺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政府及有關組織應承擔起對社會經濟組織和個人消費理念教育的責任,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手段,積極宣傳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消費知識,引導人們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使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生活的、有利于整個社會的消費道德標準得到應有的廣泛支持,并成為人們普遍的消費準則。(2)貫徹落實人口制度和脫貧制度。這是建立“兩型”消費模式的基礎,只有從經濟的源頭上來解決問題才能保證取得應有的效果。具體可以表現為:貫徹計劃生育科教興國戰略,堅持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首要的任務是控制人口的過度膨脹,這是建立資源節約型消費模式的一個基本前提;其次是通過普及義務教育和推進農村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消費法治機制。由于“兩型”消費的高投入和群體利益的相關性,使人們在遵守兩型消費自覺性上不免要打折扣。同時,僅依靠教育也可不能保證每一個社會成員都達到應有的境界。(4)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生態產業的發展。建立“兩型”消費模式,不僅需要法治,還要有扶持和激勵。從消費的源頭抓起,表現為綠色生產制度。政府通過制定有關環境保護標志的產品的標準及質量檢驗方法,在利率、稅收等方面對有環境保護標志產品的生產、流通及出口給予優惠,加強宣傳教育并鼓勵人們購買和使用有環境保護標志的產品等方式或途徑,促使企業大力更新、替代有害環境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與銷售具有環境保護標志的產品。
參 考 文 獻
[1]鐘蕓香.構建我國生態消費模式的探討[J].消費經濟.2008(3):29~30
[2]尹世杰.關于生態消費的幾個問題[J].求索.2000(6):14~15
[3]張英,和淑平.對建立可持續消費模式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1(5)
[4]尹世杰.消費經濟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110
[5]楊艷琳,陳銀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轉變[J].消費經濟.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