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期,國家證監會通過各地證監局開展了一項有關“農村地區證券投資需求及現狀”的調查,專業人士認為,農村地區是市場和金融監管部門關注的下一塊領地,“證券下鄉”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本文借此探討湖州德清雷甸鎮農民這一群體對股票投資的需求及如何簡單有效地進行股票投資。
【關鍵詞】農民;股票投資;證券下鄉
一、調研背景
2010年4月,國家證監會通過各地證監局開展了一項有關“農村地區證券投資需求及現狀”的調查,專業人士認為,農村地區是市場和金融監管部門關注的下一塊領地,“證券下鄉”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民逐步向新市民轉變,隨著收入的提高、社會保障的完善,使廣大農民增加了財富積累的能力和理財需求,也推動了農村金融格局從單一儲蓄向尋求多種理財方式演變。基于以上思考,筆者聯系了湖州德清縣雷甸鎮和平村村委會,于2012年8月,深入當地農村基層進行調研。
二、農民股市投資需求現狀調查
(1)調查對象和方法。對象:湖州德清縣雷甸鎮和平村常駐人口,年齡20~50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16%,高中及中專學歷占40%,初中及以下約占44%,其中女性約占30%,男性約占70%。方法:采用訪談和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2)調查問卷反饋情況。調查問卷的第一部份是關于農民家庭經濟情況和投資意愿的調查,調查結果匯總如下:一是從調查數據看,當地農民年收入以30000~80000元居多,占48%,而30000元以下只占10%,另有一半左右超過80000元。而家庭年度消費支出占年收入50%以下的約占40%,選擇50%~80%的占40%,選擇80%以上占20%。二是調查發現90%以上當地農民認為現有投資渠道少,其中有養老金的比例占了80%,可以發現養老金成了農民其中重要的一項投資渠道。三是當地農民有72%的選擇愿意嘗試股票投資,并且有92%的被調查者曾經購買過股票。四是從調查發現,當地農民普遍認為股票投資風險很大,占了92%,并且認為買股票是一種賭博的占了84%。五是當地農民普遍認為股票都是一種短線行為(持有不超過三個月),占94%。
三、農民股票投資潛在需求原因分析
(1)收入來源多樣化,閑散資金增多。筆者在雷甸鎮調查時發現,當地政府堅持多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是積極發展枇杷這一特色種植業,提升耕地效益;二是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建起了兩個生態農莊,農莊租用農民的土地經營,使農民獲得了租金收入,同時農莊的建成又提供了上百個就業崗位,使農民轉變為“農業工人”,在家門口就能領到工資;三是鼓勵農民進行自主創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2)自身養老,醫療及女子教育需求。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依然薄弱,根據走訪,雷甸鎮和平村60歲以上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絕大部分為勞動收入和家庭成員供養。再看醫療方面,德清縣從2004年開始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國家首批27個試點縣,德清縣的新農保推行政策一直走在國家前列,但是與城市相比較 ,還是有較大差距:門診報銷僅為25%,住院醫療費10000元以下報銷比例僅為50%。同時,隨著當地經濟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子女教育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也成為村民家庭的一大開支。綜上所述,社保,醫療,子女教育的成本,已成為農民最關注的家庭理財問題。這使得農民比城鎮居民對“以錢生錢”的愿望更加強烈,以應對子女教育及自身養老的問題。(3)投資渠道過窄,現有的投資方式不適合農民的實際需要。農民雖然積累了數量可觀的財富,也有“以錢生錢”的強烈愿望,但是他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金融知識也比較欠缺。投資渠道過窄,理財需求得不到滿足。調查顯示,90%的受調查者認為當前的投資渠道太少。大部分農民仍然選擇將閑置資金主要存入銀行。
四、農民股市投資具體建議
(1)好行業,壟斷股,大品牌。適合農民投資的好行業我們首推農民認知度較高,業務簡單的優秀的消費類企業,再接下來看公司產品或服務是否具有壟斷性的龍頭企業,壟斷性叫經濟特許權,也叫護城河。(2)隨時買,耐心等,不要賣。“隨時買”不包括擁有大資金的投資者和專業投資機構,只是針對大多數普通的業余投資者而言(包括農民)。針對農民這樣“錢少”的階層,我們可以引進“定投”的概念。哪種情況下必須賣出手中的股票?當公司基本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縮,年年虧損,而且虧損額越來越大,最后可能面臨破產的噩運,則股份的價值,必然一跌再跌,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堅守下去,甚至虧本也要斬倉出來。(3)股市風險提示。最后重要的一點是,股市始終是有風險的,雖然上述介紹的方法已經能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程度了,但最小不等于沒有,因此不要借貸投資、不要把全部資產全押在股市上,要用余錢長年、持續投資,并作最壞的打算,萬一股市投資失敗,也不會使投資者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