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收賬款是一把雙刃劍,作為促銷手段和信用時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加了產品銷量和利潤。同時也有很多企業的破產就是由于應收賬款過多和長期拖欠所致。只有科學有效管理好應收賬款,就能提高資金周轉效率,擴大企業收益,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應收賬款;經營;風險;信用
應收賬款是企業在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形成的債權,也就是購貨單位、接受勞務單位應付而未付的款項(貨款或運雜費)。應收賬款管理的好,既加快流動資金周轉、降低經營風險,同時還增加企業效益推動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如管理不善,則降低資金周轉率和經濟效益,嚴重的可能造成企業資金危機。可見,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應收賬款的成因及危害
(1)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為提高市場形象和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擇手段地將產品推向市場。甚至某些風險意識不強的企業,根本不對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調查,就盲目地把產品賒銷方以期爭奪市場,獲取利潤,造成大量流動資金被客戶拖欠占用,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經營風險加大。(2)缺乏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很多企業根本沒有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度,加之內部管理混亂,財務與業務部門不及時核對業務情況,不能及時了解企業的經營風險,導致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沒有及時催繳或清理,致使賬齡過長,增加呆賬和壞賬風險。(3)營銷激勵機制不合理。有些企業為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只把銷售額與業務人員的效益掛鉤,不考核銷售的回款率,促使銷售人員對客戶盲目許諾,可以暫時不給貨款,人為地使應收賬款急劇上升。更有甚者,有的企業工資總額與企業銷售業績掛鉤,這更增長了銷售人員只求銷售額,不顧銷售回款的勢頭增長,最終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沉淀,給企業長遠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應收賬款雖然沒給企業造成大量的庫存積壓,卻占用了大量的企業自有資金,降低資金周轉率,企業應收而未收的應收賬款資產不斷增加,導致企業資金沉淀,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有一筆應收賬款就對應一筆銷售收入,這就使得以銷售收入計稅流轉稅不斷增加,而這部分資金必須按期繳納,這也造成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同時,還使企業自有資金的不斷流出。長期來年,銷售收入并沒真正地讓企業有一個漂亮的財務報表,應收賬款增加必將增加壞賬損失,壞賬損失最后將作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費用沖減企業利潤。故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企業,經營風險遲早會顯現出來。
二、有效管理應收賬款的對策
1.建立應收賬款內部管理制度。(1)制定產品銷售中的賒銷制度,確定賒銷等級,設置審批權限,明確責任人和經辦人的權限范圍。賒銷必須要由相關領導嚴格審批,按賒銷制度中的賒銷等級,由相應的責任人審批。同時,審批的責任人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負的責任,責任人加強賒銷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控應收賬款的額度。(2)明確財務和銷售部門在應收賬款管理中的職責,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銷售部門必須對應收賬款的及時收回負有直接責任,該筆銷售業務的審批者和經辦人就是收回貨款的直接責任人,扭轉應收賬款由財務部門負責的錯誤局面,由財務部門或是銷售管理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對應收賬款的核算和監督,重點統計監控產生應收賬款的銷售業務,財務部門須根據賬齡長短形成賬齡分析表,統計應收賬款的詳細信息,綜合評估債務人的資信狀況,匯總統計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重等財務指標,供企業決策層及時、準確地掌控企業應收賬款的實際情況,根據應收賬款的風險等級,制定切實可行的欠款催繳政策。(3)健全銷售激勵機制。企業應建立綜合銷售額、貨款回收率和貨款回收及時狀況等多種因素的銷售激勵機制,徹底改變以往銷售人員收益只與銷售額指標掛鉤的錯誤激勵制度。建立內部考核責任制,并將應收賬款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不但與銷售人員的工資、報酬直接掛鉤,而且還要與審批者等相關人員的工作業績掛鉤,形成多部門共同對應收賬款負責,并共同努力降低應收賬款的局面,把壞賬損失降到最低。
2.綜合行業特征和企業實情,制定有效的信用政策。企業在綜合考慮產品利益、成本和貨款風險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客戶進行有差別地賒銷的原則性規定就是信用政策,企業要通過各種渠道,如評估機構、其他企業、往來銀行、客戶、主管部門等,取得有價值、可利用的資信資料,綜合評價客戶的財務狀況、償還貨款能力等因素,正確評估客戶的信用狀況,并以此為判斷確定客戶的信用等級,制定相應的信用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信用風險導致的壞賬損失。另外,企業還應該有效利用結算方式規避財務結算風險,如銀行匯票、支票等結算貨款幾乎沒有被拒付的,可以大大降低結算風險;而委托收款等結算方式被客戶拒付的可能性遠遠大于銀行匯票、支票,更容易產生應收賬款。
3.確定應收賬款合理的壞帳準備機制。應收賬款往往是因為拒付、破產等付款人的主客觀原因造成的,一定時期內無法收回,壞賬就隨之產生,壞賬損失可以用直接轉銷法和備抵法等處理方法。《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因壞賬產生的壞賬損失,須用備抵法,即通常所使用的余額百分比法、銷貨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等預估壞賬損失,計入當期費用;遇壞賬實際發生后再沖銷該業務所對應的已計提的壞賬準備和應收賬款,即體現會計配比原則,又避免了明盈實虧的財務數據不實。當然,應收賬款也受行業和企業規模的影響,應收賬款水平也不盡一致,壞賬損失產生的可能性也不同,企業要據實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也要根據歷史情況,如以往發生壞賬準備的記錄很少,企業可以把計提比例降低,反之,則適當提高比例。同時,企業會計準則也規定了企業在計提壞賬準備時,不得設置秘密準備,這樣可以避免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發生。
4.建立合理的應收賬款清欠政策。由于種種原因造成部分企業不守誠信,無視信用,認為“欠債的是大爺”,存心賴賬。應收賬款清欠政策就是針對那些純心違反信用條件、拖欠甚至拒付貨款的客戶所采取的收款措施。實際上,造成拖欠貨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必須區別對待,如對所有客戶都采用強硬的清欠措施,就可能丟失還有合作潛力的客戶。企業通常應采用電函或當面溝通的方式探明欠款原因,依情況不同采用適當的方法,盡可能在避免影響雙方合作關系的前提下,友好地解決欠款問題,必要時再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總之,企業清欠應收賬款,有利有弊,故在制定清欠政策時,必須權衡利弊,制定適當彈性的收款政策,平衡企業與客戶間利害關系,權衡清欠費用與壞賬損失和減少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的利弊,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都希望應收賬款為零,但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合理利用應收賬款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必須要有效地防控應收賬款帶來的壞賬風險,避免因應收賬款的增加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所以應收賬款管理是一項重要工作,須引起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決不是一個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企業各部門的整體配合,樹立全新的經營理念,加強信用管理,把應收賬款風險降低到最低,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