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校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不夠、以及學習能力不足等已是不爭的事實。針對這些特點,本文提出了快樂數學教學的理念,并以此作為構建職校數學有效教學課堂的途徑。
【關鍵詞】職校生;數學教學;快樂
由于近幾年職校生生源數量的大幅度增加,職校生源素質顯著下降。反映在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數學學習能力明顯不足。據統計,45%以上的中職校一年級新生數學能力達不到初中二年級水平。90%以上的學生討厭數學課程的學習。形成當前現狀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學生思想意志品質、學習態度上問題,也有社會、家庭、父母所施加的壓力過大造成,也有教師德育教育工作不足所造成。就教學因素看,主要傳統數學課教學原則:教師照本宣科、呆板、單一、循環重復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缺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苦教苦學”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數學課教學效果。
一、快樂數學教學理念
快樂數學教學是以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基礎,以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為依據,從情感入手,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或模式。一般說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把教育的外部需求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內在要求。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喜歡在快樂輕松,無憂無慮的情景中學習,情緒越好,學習效果越佳,一般情況下,學生情緒的好壞與學習成績好壞成正比,如果學生的情緒好,愿意學習,其大腦皮層就處于興奮狀態,腦子就轉得快,應變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越強。有人說快樂數學教學就是“玩玩樂樂”的教育、“不留作業”的教育,也有人說是“引趣教育”。這些說法雖有各自的道理,但相對比較片面,事實上快樂數學教育就是教師正確運用適應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創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情趣,喚起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自覺地參與數學教育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快樂數學教學的操作方法
快樂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要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第一,興趣是個人學習知識、參加活動、接受教育、發展能力的直接動力。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學習進步和成功的喜悅,進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產生學習的自覺性,即由“好學”到“樂學”再到“會學”然后到“創造性地學”。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能動性。第三,每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創造力。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重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逐步形成創造欲望、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要實現以上幾點,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第一,構建民主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平等、信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快樂教學就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喜悅。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在仍然片面追求普高升學率,精英教育占據主導地位的當下,這些學生由于在學科學習方面落后于整體水平,在初中階段大多不受老師重視,而由于教師的長期忽視,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處于一種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狀態(相信自己比普通高中差)。這種極其嚴重心理狀態,持久地影響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和目標動力。因此要改變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學生對問題闡述自己的見解,提供給學生大量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在問題面前師生體現平等互助,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展開。第二,要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中職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長期受挫,經常面對同學的冷嘲熱諷,家長的粗暴態度,教師的訓斥責備。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興趣已然喪失,對于數學課程更是排斥。學生只有對數學好奇才會產生動機全神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因此要通過學生所喜歡的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不知不覺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1)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快樂。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就是給學生提供讓問題意識萌芽的合適土壤,啟迪學生積極思維。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把枯燥的數字、符號,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有實用性、愉悅性的具體場景,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不等式時,我通過講述網絡上報到的英國胖女孩體重達數百公斤,動用消防員拆墻就醫,非洲難民由于長期饑餓,身體瘦弱,身體尚不足幾十公斤的具體事例,以及我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和喜劇演員潘長江的身高,讓學生體驗兩者之間的不等關系,從而導入課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有時在上課時候,還可以給學生講一段學生非常樂意聽的故事,通過故事把學生吸引住。思考故事當中提出的問題,學生自然興趣濃厚。通過故事設疑,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學生感到學習很有趣,不枯燥無味。比如講解等比數列前n項和時,我給他們創設了“國王對奕”的故事,通過國王輸棋兌現承諾,引出需要求解設定好的64個國際象棋棋盤格上等比數列“1、2、4、……”前64項的和。學生聽后興致盎然,以后每次上課都我講一段故事給他們聽。(2)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快樂。認識的愉悅性是自己去體驗感受知識,愿意學、主動學才是學生發展的先決條件。新課標提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強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跳出“書本——教室”這個小圈子,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從社會生產實踐中尋找數學問題,使學生從封閉的教室走向開放的社會大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活動,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實現數學再創造。如:在教學“等可能概率類型”一課時,在新授的開始是我讓學生討論,當前的江蘇體彩七位數、全國體彩大樂透以及3D、5D為什么一等獎的獎金數額有差別?他們之間哪一種彩票中大獎的可能性高?然后分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發現規律,總結出等可能概型的基本性質。得出性質后,再讓學生說出對于買彩票的想法,并要求學生給網絡上報道的一些為買彩票傾家蕩產的彩迷們寫點建議。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概率論的思想),感受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享受快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受到班內同學的影響,同學之間的交往和對話是多元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經歷了認知歷程,情感相互感染的歷程。因此,要讓學生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如:我在請學生板演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將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小組請一名同學上黑板,對稍顯復雜的問題,要求各小組先組織討論,有了一定的想法后,再具體確定哪位同學負責書寫問題解決過程,如果一名同學做錯,允許組內其他同學幫忙修改。在討論、修改等過程中合作學習,經歷知識的形成的過程,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動,使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探究樂趣。
參 考 文 獻
[1]守與放的博弈——芻議中職文科類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職業時空.2011(2):122~124
[2]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及對策[J].職業時空,2010(10):124~125
[3]從厭學到樂學的路有多遠?——再議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堂教學改
革[J].科技風.2012(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