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汽車市場專業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汽車技術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成為能夠勝任汽車及相關行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關鍵詞】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人才培養;汽車市場
一、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現狀
從中國整個汽車消費行業來講: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汽車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如2006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總量突破700萬輛,占全球汽車市場的銷量份額首次超過10%;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中國汽車產量為934.51萬輛,銷量938.05萬輛;產銷量沒有達到預期的1000萬輛,2009年初,國內外汽車廠商紛紛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開拓力度,加上國家有汽車下鄉、報廢汽車補貼、小排量車購置稅降低、汽車產業振興政策等措施,同時各個廠家紛紛推出新的車型,使2009 年后的汽車市場增長迅猛,2009年全國各類汽車產銷量已突破500多萬輛,私人購買汽車已占汽車銷售量的80%以上。2010年汽車工業較2009年有新的發展態勢,在國家購置稅優惠、節能惠民產品補貼等多種鼓勵消費政策疊加效應的作用下,汽車產和銷雙雙超過1800萬輛,分別為1826萬輛和18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44%和32.37%,產銷再創新高,刷新全球歷史記錄。據專家預測,今后幾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將以每年凈增100萬輛的速度上升,成為繼美、日之后的第三汽車生產國及第四大汽車消費市場。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國汽車行業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萬從業人員;在2006年,我國汽車銷售收入突破一萬多億元,生產和銷售都突破550多萬輛。因此,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人員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國緊缺的熱門人才。汽車服務業涵蓋的群體很大,但是,我國的汽車服務業,無論是服務的項目品種,還是服務的質量水準,抑或是服務主體的綜合素質,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是一個急待發展的朝陽產業。汽車服務產業的發展急需大批人才,尤其需要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較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我國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狀
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對部分一、二類維修企業抽樣調查,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人員中,有26.2%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一線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過新技術培訓的為11.7%,接受過管理經營培訓的有9.3%,接受過維修基礎培訓的有38.7%。二、三類維修企業的從業人員多是來自離開土地的農民、城市普通中學畢業生、轉崗擇業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專業知識匱乏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技術服務廠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現在汽車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專業目標不合時宜: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培養的是維修技術人員,而師資、設備與學生就業和市場需求方面脫節。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學校汽車專業課程設計,理論課與實踐課課時比例嚴重失調,不利于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另外,課程教材過于強調科學系統性,內容偏向大量學科性理論,忽視各種單項訓練,所以教師和學生均感學習效果不好。其次是師資薄弱,多數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實訓條件相對薄弱,學校專業設備不足或相對陳舊,無法跟上時代發展,實習內容與企業需求脫離,致使學生職業技能較差。而人文教育、禮儀教育的專業教師任然是老一套,缺乏吸引學生的教學方式。再次對企業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日本的維修企業,其技術工人合格率占70%以上;在美國,汽車診斷工人比例占80%,而我國維修廠一般診斷工人不超過30%。據調查,我國南方維修企業比較缺管理人才,北方企業則既缺管理人才又缺技術人才。據權威專家預測:我國現階段汽車產業人才缺口已達80萬人。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有不少大學開設了汽車工程、設計、機械制造等專業,培養了大批汽車工程技術人才,但沒有培養出真正的汽車營銷人才,所以大部分汽車廠家的營銷人員都是半路出家,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也許是國內車市的紅火,使得汽車人才一路走俏。目前汽車人才的需求正朝著復合型方向發展。因此,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業特別需要掌握汽車新技術、新裝備,國際貿易知識,現代營銷理論,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從事銷售、技術、生產、服務等工作。最后企業對教育的要求,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一些大的汽車公司都躍躍欲試,試圖搶灘中國市場,未來汽車市場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大眾是目前在中國投資最多的跨國汽車公司,但為了鞏固現有的市場地位,它還要增加在這一地區的投資;通用公司一方面在謀劃汽車生產項目;另一方面還計劃進入中國的汽車金融服務市場。著眼于通過構筑銷售網絡,更快地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其最終結果必將使中國的汽車產業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面對嚴峻的挑戰,我們由衷地感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在培訓技術工人方面,許多維修廠還是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模式,維修質量得不到保證,現有人員無論在水平上還是技術上都遠不能滿足需要。這種入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汽車工業這一傳統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型的過程中,職工隊伍的素質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需要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和經營謀略的經營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現代科技知識和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尤其需要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的應用技術人才。汽車類專業承擔著培養汽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艱巨任務,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現行汽車類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不僅教材因編寫出版周期過長而跟不上技術發展,而且存在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知識面狹窄,技術陳舊,重機輕電和重理論輕實踐等通病。因此在辦學規模,培養內容,培養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三、我國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1)適應社會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學生可進行頂崗實習和就業的細分崗位有:一是銷售顧問;二是前臺接待;三是保險承保員;四是保險理賠員;五是續保專員;六是服務顧問;七是客服專員;八是服務員;九是展廳集客統計員;十是精品、附件銷售員等。(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點。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一支既能從事基礎理論教學,又擅長實踐教學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此外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它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基本保障。分別從汽車結構認知、汽車檢測和汽車電工電子技術三個方面來建設實訓室,結合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進行學生實習、頂崗實習和暑期實踐鍛煉。(3)加強學生從業素質的培養。學生從業素質的培養主要可以集中在職業道德素質和從業心理等方面進行。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態和職業道德,從而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在具體教學及實訓過程中,主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基于汽車服務行業的特色,對學生從大一開始進行專門的就業指導;二是輔導員輔導結合學校心理咨詢機構,及時解決學生思想上和心理上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三是在平時教學中加強職業素質教育,教師上課結合往屆畢業生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會;四是定期舉辦相關講座,邀請汽車服務領域出色的從業人員和近年的畢業生到校做講座并與學生交流互動,讓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有更深刻的體會,及早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
參 考 文 獻
[1]董國榮,包凡彪.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6(14)
[2]賈冬義.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探究與實踐[J].河套大學學報.2012,6(2)
[3]段興華,呂云飛.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人才市場需求分析[J].市場調研.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