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會計專業的教學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本文從教學內容應以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為主、教學方法應充分體現實踐性特色、考核評價方法及形式應圍繞培養目標、加強會計實踐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等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關鍵詞】會計專業;實踐整合;課程改革
一、教學內容應以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為主
(1)滲透實踐課程于現有教學計劃。完善的教學目標體系是會計專業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整合的基礎,使得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然的將實踐內容結合起來,并予以掌握。這就要求有關的教學工作者要充分的做好教學計劃的改革和調整,拋棄傳統的教學計劃中的單純的理論傳授模式,增加實驗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2)樹立全過程的實踐性教學體系。所謂全過程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就是在會計專業的教學活動中,能夠系統的將整個會計工作的流程完整的展現給學生,使其對財務工作有一個具體和完整的認識。(3)系統編寫豐富的實訓教材。教材對于會計教學活動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這種強調實踐和操作的課程來說,系統和完善的教材將很大程度上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所以,有關的教學工作者在教材的編寫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實訓內容的增設,使其能夠自然的融入到原有的理論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在編寫實訓教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注重保持教材的系統性。其次,要注重保持教材的綜合性。也就是說在保證教材的內容涵蓋了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應該適當的增加會計相關的部門的工作,方便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的流轉。再次,要注重教材的針對性。也就是說要針對重點的課程進行重點的實訓講解。其四,要注重教材之間的互補性。也就是說在實訓教材的編制的過程中,要注重其同其他科目的教學內容之間的互補,避免重復。最后,要注重教材的編制的仿真性。實訓教材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同學較為真實的感受到會計工作的流程和技能,所以真實性是實訓教材編制的核心。
二、教學方法應充分體現實踐性特色
(1)項目教學。所謂項目教學,就是通過對實際的項目的解決來教會學生會計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各種技能以及專業知識,是一種實驗教學法。(2)演示教學。所謂演示教學,就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模擬和演示一個真實的會計工作情景,并對每一個步驟中的操作進行講解和分析,使得學生通過具體的實務操作的觀看,來直觀的感受會計教學內容。(3)案例教學。所謂案例教學,就是通過對會計行為的各種經典的案例的分析和解讀來傳授相關的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能,案例教學同演示教學的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演示教學以演示和講解為主,而案例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案例的分析,來提高其實踐能力,重點在于學生的自我分析。(4)校內模擬實習。所謂校內模擬實習,就是通過對各種計算機設備的操作,來模擬會計活動的操作過程,感受會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校外生產實習。所謂校外生產實習,就是將學生安排在具體的企業財務部門,進行實地的會計工作實習,這是最有效的實際方式,也是學生鍛煉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機會。
三、考核評價方法及形式應圍繞培養目標
(1)考試內容中加大技能考核量。技能考核時可以將考場設計成模擬“現場”,然后規定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規定的時間內去處理適合本“角色”的業務;綜合能力的考核可以采取問題討論、答辯、企業調查等有創意的新穎的考核方式,真正使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結合起來。(2)探討抽題考核的新辦法。這一考核辦法可用在終結性考試,如畢業考試,將會計工作過程分為若干段,填制原始憑證為一段,編制記賬憑證又為另一段,以此類推,編制若干段的實操考題,學生隨機抽取到哪一段就實際操作哪一段的內容,可以節省考評時間。
四、教師下企業鍛煉的實踐經驗應用到教學中
(1)鼓勵并規定高職院校會計教師每年都要保證有一定的時間參加會計實務工作或進行社會調查,確保教師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的提高,培養“雙師型”教師。其次,聘請企業集團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來校兼教,直接參與學校的會計實踐教學。(2)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是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師技能和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3)專業教師利用企業中的實踐利用到教學理論中。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來源單一,絕大多數專業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他們沒有現場工作經歷或實踐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師大多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必需的專業操作技能。高職院校應積極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建立和完善鍛煉的運行機制,使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取得應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