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的時間——
員工數量從130人增加到2500人;
全球范圍內用戶數量從6000萬飆升至7億;
廣告收入從3億美元上漲到19億美元……
硅谷向來都不缺少奇跡,在這個由大多數男性掌握話語權的地方,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謝麗爾·桑德伯格背后這串數字與其說是奇跡,倒不如說是她為爭取女性在硅谷中的話語權,鼓勵更多女性占據硅谷領導席位的一次絕美“出擊”!而桑德伯格本人也以女人的身份,令男人主導的硅谷文化受到了強烈沖擊。
在全球各國的議會成員中,女性只占18%;企業部門的女性領導者最多只有16%;即便是我們印象中應當有更多女性領導者的非營利機構領域,這一數字的比例也僅僅是20%。與此同時,女性還要面臨著家庭和職業的艱難選擇。美國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已婚高層管理人員中,有三分之二的已婚男士有孩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有孩子。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全球,也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女性想要突破性別壁壘在其所在的領域中處于領導地位,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總會面臨許多預想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境。但是,謝麗爾·桑德伯格卻用她在硅谷的成功,以及她對于幫助女性在職場中爭取地位的熱情,告訴所有職業女性:在你爭取到你想要的職位之前,請不要離開!
扎克伯格最完美的搭檔
2007年的圣誕夜,一場典型的美國派對上,23歲的Facebook(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主動上前,向38歲的谷歌全球網絡銷售與運營副總裁謝麗爾·桑德伯格自我介紹。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從此之后,扎克伯格便開始了緊追不舍的見面,每一次見面,他總不厭其煩地問一遍桑德伯格:“你什么時候過來和我一起工作?”兩人就此事進行了約50個小時的交談,直到2008年2月,雙方確認彼此的合作關系。彼時的Facebook網站盡管訪問量增長迅速,卻幾乎沒盈利;桑德伯格在谷歌這個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運營商中掌管著4000名員工。
2008年3月,Facebook宣布桑德伯格出任首席運營官的消息成為硅谷當天的頭條新聞。傲慢的扎克伯格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斷地肯定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因為他認定,自己善于分析和專注于戰略,而桑德伯格擅長管理企業,兩種特長加在一起將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事實證明扎克伯格的這個判斷不但準確無誤,甚至“英明”到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CNN.com網站曾發表文章,討論《怎樣才能造就更多的桑德伯格》(How to Have More Sheryl Sandbergs),作者寇妮·E·馬丁和凱蒂·奧倫斯坦認為,只有社會上出現更多的扎克伯格,才能造就更多的桑德伯格。這也是這位在商界、政界都成就非凡的哈佛優等生本人所相信和期待的——對于已經幫助谷歌創建了盈利模式并獲得巨大成功的桑德伯格而言,Facebook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挑戰;對扎克伯格來說,桑德伯格無疑出現在他最需要的時候——要讓這個23歲的年輕人做一個很酷的網站易如反掌,但面對自己創造的社交網絡帝國的極度膨脹,連與人交往的技能都使用得不怎么熟練的扎克伯格顯然不是管理公司的最佳人選,況且,這個年輕的小伙子還習慣于向那些不懂網絡的官員擺臭臉!
桑德伯格剛剛上任之時,Facebook的員工對她“心懷敬畏”,這種敬畏之心不僅僅因為她曾供職于谷歌等大公司,更因為她身為女性,卻成為Facebook這樣一家男性員工占絕對多數的硅谷企業的“二把手”。
桑德伯格利用自己作為女性領導特有的柔和與細膩打消了員工的疑慮。她走到數以百計的員工辦公桌前,與他們一一打招呼:“嗨,我是謝麗爾·桑德伯格。”這樣坦誠的姿態以及柔和的語調似乎是在對他們說:“好了,放下你們的戒備,我不會與馬克粘在一塊兒。我將試圖與你們建立良好的關系。” Facebook產品副總裁克里斯·考克斯回憶說:“員工可能對馬克(扎克伯格)生畏,謝麗爾克服了這一點。”
人們通常認為,與員工過分親近會影響客觀性及作出艱難管理決定的能力。“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說法。”桑德伯格稱,“我相信全身心投入工作、試圖把私生活和職業分割開來,只會讓你變得呆板。”她還認為,坦誠對待員工就意味著他們不會感到意外——即使你解雇他們。
職場中非常能干的女性往往會被貼上“強勢”、“不夠溫和”甚至是“咄咄逼人”的標簽,而桑德伯格似乎并未落入這一窠臼,這也得益于她坦率與誠懇的個性。她既不炫耀自己的業績,也不隱瞞自己的抱負,她甚至毫不回避自己作為職業女性在處理家務方面的煩惱。
在高層會議中,桑德伯格擅長主導會議的進程,卻又能十分自然地稱比自己小15歲的扎克伯格為“我老板”或者“他那代人中的喬布斯”。她為人處世的方式改變了人們對女性領導人的一貫印象。斯坦福大學女性領導人培訓項目負責人德波拉·格魯恩菲爾德盛贊桑德伯格是后主權主義時代的標志性人物。
Facebook最有價值的經營者
桑德伯格加入之前的Facebook,公司上下彌漫著一種工程師文化,這些科技宅男們所關注的是如何設計出一個極酷的網站頁面滿足用戶的體驗,但他們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利用這些黏性極高且在不斷增長的用戶群來為公司賺錢。因此,他們只能一邊燒著錢,一邊將廣告比作是“收買靈魂的魔鬼”。
桑德伯格的加入顯然為Facebook撐起了另外的“半邊天”——她不僅有著“財長首席幕僚”的金融頭腦,并且在谷歌積累了絕對專業的運營經驗,為Facebook補充了扎克伯格在公司管理方面的缺失。與此同時,桑德伯格還以女性特有的輕盈回轉的方式柔和地解決令扎克伯格感到萬分頭疼的“不愿意做的事情”——廣告戰略、人事任免、政治公關等工作。
但是,作為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擺在桑德伯格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如何令這個在全球擁有數千萬用戶的社交網站實現盈利!
作為全球知名的社交網站,Facebook比其他很多網站收集到更多的用戶個人信息,包括用戶的朋友圈子、工作單位和照片等等,保護用戶的隱私成為一個復雜而又敏感的問題,同時也使得在頁面中植入廣告這一多數網站的主要盈利模式在Facebook難以實施。
當有人開始懷疑Facebook如果還不能盈利將會與一些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站一樣很快淡出互聯網的時候,桑德伯格正坐在硅谷的會議室里與企業的男性高管們激烈地爭論著每一個有可能盈利的經營模式。終于,桑德伯格和她的下屬發現,谷歌的廣告根據用戶的搜索需求產生屬于“滿足需求類”的廣告,全世界高達6000億的廣告業中僅有20%的投放是屬于這種類別的,更多的廣告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力,屬于“創造需求類”,在互聯網行業,還沒有哪家公司專注后者。這就是Facebook的機會。Facebook定制化交互式的社交廣告模式就此誕生,并沿用至今。而這一營銷策略的有效與否,數字是最好的例證——桑德伯格在加盟Facebook 3年后,Facebook的用戶數從當初的6000萬飆升至如今的7億;廣告收入更是從2008年的3億美元上漲到2010年的19億美元。
這樣輝煌的業績在桑德伯格的履歷表中絕非“第一筆”。在她2001年底加入谷歌時,谷歌只是一家創辦僅3年,還沒有實現穩定盈利的私人公司。桑德伯格憑借AdWords、AdSense等廣告項目,短時間內幫助谷歌實現盈利。2002年,她促成全球因特網服務提供商美國在線公司與當時資金實力有限的谷歌合作,使美國在線改用谷歌為其網絡搜索引擎,成為谷歌最大的客戶,令谷歌收益大幅提升。
談及當年谷歌與美國在線的合作,谷歌首名女性工程師、現任谷歌副總裁瑪麗莎·梅爾說:“她(桑德伯格)讓這筆交易運轉。她強勢而無所畏懼。”
硅谷職業女性強有力的影響者
桑德伯格1969年生于華盛頓,自小成績優異的她后來進入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成為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的學生。桑德伯格深得薩默斯賞識,在薩默斯1991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后擔任他的研究助理;1995年薩默斯成為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政府的財政部副部長,桑德伯格則擔任他的辦公室主任。
早在桑德伯格以第一名的身份從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之時,她在著名的優等生榮譽學會Phi Beta Kappa入會儀式上聽到的一次演講就令她意識到,與男性不同,女性往往需要在成功與討人喜歡之間作出取舍,女性往往把自我懷疑當成一種防御機制,因為人們不喜歡吹噓自身成就的女性。她認為,這種現象與其說是男性的性別歧視造成,不如說是因為女性自身缺乏自信。
2000年,桑德伯格決定進軍硅谷,隨后在谷歌取得不俗業績。然而,隨著2005年桑德伯格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在工作與生活間艱難尋求平衡的她,深刻體會到職業女性可能遭遇的不公以及為平衡工作和生活所需做出的努力。
與此同時,桑德伯格還發現在Facebook、Twitter(推特)、Zynga、Groupon(高朋網)和Foursquare這些最熱門的新興科技公司中均沒有女董事,蘋果公司七位董事中也僅僅只有一位女性,而女董事在亞馬遜占八分之一,谷歌是九分之二。盡管桑德伯格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她卻從未間斷地以自身的經歷和高漲的熱情激勵職場女性爭取領導地位。
2010年12月,桑德伯格在TED女性大會上發表了一場《為什么女性領導太少》的演講,她認為,硅谷鮮有女性高管的現象,不應完全歸因于性別歧視、社會成見、男女性別差異或家庭分工等因素,還與女性自身缺乏征戰職場的自信和沖勁兒有關。她因此呼吁女性,不要光顧著抱怨,要“讓我們自省”。
桑德伯格在職場中表現出不輸男人的堅毅與強硬,她從不在男性當道的硅谷掩飾自己的野心,也不認為性別會是女性成為企業領導者的障礙。“當你怪罪性別妨礙自己時就承認了女性的軟弱無力。”
桑德伯格呼吁職場女性要像男性一樣坐在談判桌前爭取自己能夠勝任的職位以及應得的薪水。因為,職場中有57%的男性在找工作時會與雇主就工資多少進行談判,而只有7%的女性會這么做;其次,要與伴侶進行有效的溝通,共同分擔家務和養育孩子。絕大多數的女性需要承擔三分之二的家務和四分之三照顧孩子的工作,這對與丈夫一樣在職場中打拼的女性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桑德伯格看到很多職場女性當開始考慮生兒育女的時候,工作態度會變得有些消極,在尚未實際離職前就開始“精神離職”。她呼吁女性在得到自己想要的職位前“不要提前離場”。
在帶領Facebook的運營步入正軌之后,桑德伯格在Facebook設立了“女性領導日”,邀請公司12名女性管理層成員與會,鼓勵女性員工爭取領導職位。她堅持每月在家舉辦自助晚餐會,邀請企業主管、教育學家、市長、劇作家等知名人士與女性員工交流。曾參加過桑德伯格自助餐會的TED女性大會組織者帕特里夏·米歇爾稱贊說,這種聚會“在硅谷內搭起了一個新女性勢力網”。
桑德伯格對職場女性所起到的引導作用,與硅谷一貫以來的男子漢氣質如此不同,她以一個女性的身份與表率對以男性為主導的硅谷文化進行了強有力的沖擊。
2012年6月26日, Facebook宣布謝麗爾·桑德伯格正式加入公司董事會。桑德伯格成為Facebook董事會第一名女性成員。或許,Facebook早就應當做出這樣的決策,因為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大部分用戶是女性,而以女性身份出現在董事會的桑德伯格無疑更能代表她們的聲音。
關于Facebook未來的探討自然會延伸到桑德伯格身上。人們相信桑德伯格更大的影響力將在日后逐漸顯現出來,曾對桑德伯格進行過專訪的《紐約客》稱桑德伯格可能會改寫硅谷由男人主導的文化;也有不少人預測她可能會重返白宮接任財政部長。《商業周刊》干脆揣測她將來可能成為美國總統——這和桑德伯格的大學老師、經濟學家蘭特·普利切特不謀而合,在他的印象中,桑德伯格的人生目標是領導整個世界。
對此,桑德伯格回應稱:“我非常樂意與馬克和Facebook其他高管共事。我總是告訴大家,如果你想把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步都串聯起來,可能反而會搞砸,把自己的發展之路限死了。如果我大學時就決定將來做什么的話——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沒有谷歌,更沒有Facebook……我不希望犯那種錯誤,我沒有計劃,因為計劃會限制眼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