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建立領導的權威?如何凝聚人心?無論是新上任的管理者還是已經(jīng)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領導者,在管理生涯的開始或某個階段,也許都會直面這個問題,尤其是當自己的威信受到挑戰(zhàn)的時候,或者在面臨團隊人心渙散的時刻。
其實這是被分別提出來的兩個問題。我將它們合并在一起,不是因為這兩個問題同樣重要或者它們屬于同一個范疇,而是因為管理者應該考慮的不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權威,是如何凝聚人心。
追求領導的權威,就是追求讓群眾能充分意識到領導的意志所在。在通常的情況下,當一個領導者開始關注如何建立自己的權威時,往往是在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的時候,而該領導者認為非常需要通過建立自己的領導權威來震懾眾人,這樣就能搞定搞不定的事情。
如果一個領導者把關注點放在如何建立自己的權威上,而不是放在如何將人心凝聚在自己所期望的結果上,是從根本上誤解了領導者存在的價值,是朝無解的方向尋求答案。所謂領導的權威,不是領導的目的也不是領導者的價值,甚至不是領導者為達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僅僅是領導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領導者存在的真正價值,一是讓所要做的事情圓滿地做成,二是讓跟隨者從中獲得自身價值的成功。
一個領導者為什么會失去群眾的跟隨?這是領導者應該問自己的問題。
為了尋求實證性答案,我和搭檔多次在各自的管理課上做這樣一個測試:讓學員用七組詞匯來描述自己愿意跟隨的領導;再用七組詞匯來描述自己不愿意跟隨的領導。我們在不同的企業(yè)得出的結論幾乎相同:言行一致的領導是群眾最信服和愿意跟隨的;說一套做一套的領導是群眾最不愿意跟隨的領導者的首要特質(zhì)。
記得多年前我剛回國時,看到思想前衛(wèi)的知識分子們開始為中國不重視環(huán)境保護而焦慮、而呼吁。我也加入了這樣的活動。在這期間,我結識了一位銳意激進的民間環(huán)保組織的負責人。開始時,我深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和他一起撰寫中國環(huán)境保護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文章。但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北京大學參加一個環(huán)保活動,車開進校園,停車的時候,他順手把在車上打開喝完的一個軟飲料盒扔出車門,扔在了地上,完全是無意識的行為。我詫異地看著他:“不會吧?你還環(huán)保主義者呢!”他不以為意地打哈哈:“嘿嘿,搞忘了……”居然沒有去把飲料盒撿起來,臉都沒有紅。我把那個軟飲料盒扔進垃圾箱,那一瞬間,我不僅僅是鄙視他,而是嚴重質(zhì)疑他倡導環(huán)保是另有他圖,從此再沒有參加他組織的環(huán)保活動。
一位西方管理大師在他的書中說:Power comes from ideas, not position.(力量不來自職位,而來自思想。)我們的實驗、研究和我的親歷證明,折服人心的力量不來自職位賦予的權力,也不只源于偉大的思想。盡管威懾的力量可以來自職位權力,但征服人心的力量從來都來自具有感召力的思想,以及那思想擁有者對自己思想的身體力行。
如果我說,追求建立自己的領導權威是不對的,會讓很多領導者感到困惑。但如果我說:領導的訣竅在于把自己的意圖變成群眾自愿的行動,相信很多人會同意。其實這話也不是我說的。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太上,不知有之;次之,親而譽之;次之,畏之;再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即:最優(yōu)秀的領導,群眾并不知有其存在;次等的領導,群眾都贊美他;再次等的領導,群眾都畏懼他;最差的領導,群眾都侮辱他。最優(yōu)秀的領導成事之后,群眾卻說,這是我們自己干成的。
我這樣表述,是不是在避免誤入“如何建立領導的權威”這個歧途的同時,不僅回答了這個問題,同時也回答了“如何凝聚人心”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