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不少,可真實的狀況是如此嗎?其實未必,很多時候可能問題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兩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主觀原因:一,你的能干和更高職位需要的能干是不匹配的。譬如從基層晉升為中層,需要的就不僅僅是你的專業能力。一位財富五百強歐美銀行的行長曾經說過,在職場要做到中高層,專業能力太差肯定是不行的,但光有專業能力也是不夠的,像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等,對于職業生涯的晉升發展也會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要忽略這些能力的培養。所以,當你抱怨一個專業方面不如你能干、只會拍馬屁的人得到了提升時,或許應該知道,搞好人際關系也是一種能力。
職業規劃專家卡茨的研究也印證了前面那位行長的觀點。隨著職務的晉升,專業能力的重要性是逐漸下降的,人際交往能力等軟性技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從中層晉升為高層時,觀念與判斷力的重要性則明顯增加。《財富》封面人物、MTV音樂電視頻道中國區總裁李亦非女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她認為自己成功的關鍵在于知識結構和判斷力。
不少優秀的女性中層會疑惑為什么自己總是與高層無緣。不排除性別歧視等外在原因,但普遍來說,高層需要具備的一些重要條件,譬如在商業方面的知識結構、判斷力、敏銳度,與相同資歷的男性相比,女性或許會有一定的差距。商業判斷力與敏銳度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的財經、行業、管理、社會、民生等信息的基礎上,男性對這些信息天生比女性更感興趣,而女性會更加關注時尚、化妝、小孩、情感等,以至于有不少在女性堆里工作的男性很苦惱,因為他們和女同事缺乏共同的話題。所以,對于有志于晉升為高層的職業女性來說,不要忘記搭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商業判斷力與敏銳度。
第二個容易忽視的主觀原因就是能干的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面臨的誘惑太多,常常為了更高一些的收入盲目地跳槽。職業目標不明確導致職業經歷不連貫,最終在每個領域的積累都不夠,這樣的人也很難提升到較高的位置。
當然,能干的人得不到提升也會有些客觀原因。有時適合一個職位的不止一個人,但職位只有一個,所以,可能老板與誰投緣就提升了誰,尤其對一些很難量化業績的工作,譬如人力資源、行政等職位,這種情況更為普遍。
總之,當能干的你沒有得到提升時,盡量少一些抱怨,因為這于事無補,還是多從自身尋找一些可以改進的原因吧。如果確信不是自身的原因,那就坦然些,畢竟職業生涯中也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