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嫻:
我不怕老,我只是怕沒精力
已經自稱是“老女人”了,葉德嫻還要挑戰比自己更老10歲的女傭桃姐。拿拐杖、染白發,尚屬比較好解決的技術問題。她還去觀察中風病人的一舉一動,表現出她們癱瘓在床的抑郁煩躁,去養老院體驗生活,躺在床上靜靜等死。許鞍華很驚訝:“其實蠻難的,但她好像一點都不費力。”
重回香港電影圈,葉德嫻面對的世界早已大不相同,她無法判斷好與壞,就好像她常常問別人:你說是《紅樓夢》銷路高還是Playboy銷路高?“我相信一定是Playboy。不是因為Playboy是一本好的雜志,不是因為《紅樓夢》是一本不好的書,而是——有什么讀者就有什么書。電影一樣的,有什么觀眾,就有什么電影?!?/p>
如果不是因為憑借《桃姐》四度封后,很多觀眾都已經忘記了葉德嫻在香港電影圈的存在,媒體們這才想起來追問:這11年來,你都在干嗎?
確實,上一次葉德嫻出現在電影銀幕上,已經是2000年的《九龍皇后》了。那之后,雖不算是銷聲匿跡,但她與娛樂圈最多的交集,也不過是以嘉賓的身份出現在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上。就連“圈內人”都覺得她很神秘,許鞍華要找她來演《桃姐》,不得不派與她私交甚好的導演舒琪先去探口風。
有關這11年的生活,葉德嫻說得輕描淡寫:“沒什么特別的,也就是每天出去走走,吃早餐,回到家,做家里要做的事情。我很少跟朋友出去,都是看DVD、看書,或者是去做瑜伽,有的時候去練習唱歌……這樣子?!?/p>
她是什么都想學一學的,學了攝影,又想溫習天文——“地球距太陽幾光年呢?地球跟金星的距離多少?金星每一轉需要多長時間?我學過的,忘記了,我不要把它忘掉?!睂W普通話,又要學意大利語——“起初只是為了去意大利餐館,用正宗的發音說一句pizza,就不會很糗。”學踢踏舞,又想學西班牙舞——“她們的動作威風凜凜,像斗牛士一樣?!爆F在她又興致勃勃想要學鋼琴——“我要自己可以彈一首Moonlight Sonata,怎么都要學懂它?!?/p>
她最興奮的時候是回想起2009年在冰島看北極光,在美國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她是其中唯一的東方人。“我不怕老,我只是怕我沒有精力。”葉德嫻說。
惠英紅:
我花了28年,才控制下來
惠英紅的人生,寫出來就是一部勵志教材。
22歲順風順水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的第一位影后,是“劉家班”里紅透半邊天的一代打女,卻隨著香港武俠片的衰落,逐漸淪為可有可無的三線配角,穿插其中是各種小報上的關鍵詞:“全裸寫真”、“情變”、“抑郁癥”、“自殺”……直到50歲的她突然將這狗血劇情逆轉,重新捧回金像獎影后稱號。
這就是為什么你總是覺得惠英紅很拼:“我相信我不會給環境打敗,但這段時間很長,我花了28年,才把環境給控制下來。如果我不是這樣的性格,可能我會完全消失,我曾經考慮過讓自己消失,直到后來終于想通了——好,我跟你拼了,看誰贏!”
2010年,憑借《心魔》再度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之后,惠英紅比以前更拼了。不到兩年時間,她一口氣拍了十幾部電影、五六部電視劇,心態卻早已大不一樣,“比較幸運的是,我這個年紀的女人,在這一段時間的戲里面,戲份還挺重的。現在我手上幾乎所有角色都是我喜歡的,我每天都在期待:什么時候上映?我人生最精彩的時候就是現在,這就是我的樂趣,不開工我就會生病,會很苦惱。”
每接到一個劇本,惠英紅式做法是:立即上街,找題材!“我演的也是人嘛,有時候光憑想象沒法做到,但在街上就總能看到一些東西,是可以用在戲里的?!币驗椴幌腈i死在劇本里,她開工從不帶劇本,“拍戲時,我從不用惠英紅去做,我喜歡把自己融入角色里,然后尋找某種現場感?!?/p>
從2001年許鞍華導演的《幽靈人間》開始,惠英紅覺得終于可以把身上貼了近二十年的“打女”標簽撕掉了。嘗試過不同類型的角色以后,她還想挑戰更多,這兩年又故意把工作重心轉到了內地——因此,她成了《隋唐英雄》里的竇皇后,《傾世皇妃》中的杜太后,在剛剛殺青的《女人天下》里甚至還過了一把女皇癮,沒錯,這次她是武則天。
這些角色都是惠英紅從前在香港拍戲時不敢想象的,在電影《一步之城》里,她竟然要演農婦——養牛的寡婦杜鵑。你覺得她像一個農民嗎?連經紀公司都遲疑,這卻成了惠英紅最喜歡的一個角色:“香港從來沒有這種角色,而在內地,很少會有人想到找一個香港演員來演山里的村婦?!被萦⒓t和養牛的農戶同吃同住,每天5點起床,學習擠牛奶、學習種田。她覺得自己完完全全變成了當地人,一個朋友去探班,她親手擠了一瓶牛奶,換回了盛贊:“以后如果失業了,你就轉行去做擠牛奶的村婦吧!”
她很希望能再拍一部許鞍華的戲,也很想拍王家衛的電影,如果是張藝謀和馮小剛,劇本都不用看就會接下來。這幾個人實在沒有任何共通之處,但在惠英紅那里,準則只有一條:“他們可以把一個演員變成另外一個人,我很好奇:到了他們手里,我會變成什么樣?”
鮑起靜:
像我這種演員,
是永遠都不會等到的
你一定不會陌生鮑起靜正在拍攝的這部電視劇——根據蘇童小說《妻妾成群》改編,在20年前被張藝謀拍攝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而成名。
2008年,年近花甲的鮑起靜憑借《天水圍的日與夜》拿到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也被坊間稱為“平民影后”。至今回想起來,鮑起靜都堅持:那是非常偶然的一次。
“有人問我是不是等太久,我覺得不是等太久的問題,是永遠都不會等到。你永遠不敢說你會等到有這一天,那說明你對自己還有那個夢想,像我這種演員,從來沒有過這種夢想?!彼匀挥浀谩短焖畤娜张c夜》是在怎樣艱苦的情況下拍攝出來的:“沒有老板肯付錢,導演那么可憐,拍攝條件困難得不敢想象。當時我們所有的人都想:這是許鞍華導演的一個夢想,她是我們都喜愛的一個導演,我們就盡量幫她完成夢想吧。哪怕這個電影永遠不能上映,永遠沒有人來買,永遠都不會有人看?!?/p>
鮑起靜認為,正是從《天水圍的日與夜》開始,香港電影圈開始發生細微變化:“我記得那一年提名的時候,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臺,都在很熱乎地討論——鮑起靜如果能在60歲的時候拿了影后,那會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大家開始從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待對藝術的熱愛和堅持,而不是像從前討論一些影后,都是年輕漂亮、緋聞八卦。近十年來,香港金像獎好多都是給內地的演員拿了,也是從‘天水圍’開始,大家才重新開始重視我們香港自己的演員?!?/p>
“我一直沒把自己看成是什么大演員,我從來都是配角,也從來沒有計較過?!彼矚g自稱是“甘草演員”,這比較符合香港語境:“是一朵花也好,一棵甘草也好,盡心盡意去把這個戲演好,就是好演員了。不一定要很出名,也不一定要賺很多錢,也不一定要爬到金字塔的尖上去……大概我爸爸從來沒有對我們灌輸這種概念吧。”父親鮑方對鮑起靜確實影響至深,她從他那里還學到四個字:永不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