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元區國家債務危機不斷升級引發社會危機、政治危機、及各成員國之間的信任危機等問題。本文試圖對歐債危機發生的背景及原因進行分析,這些危機構成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絆腳石。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通過這場危機也看到了歐盟的制度缺陷及各國為挽救危機付出的努力,可以說這場危機也包含和孕育了加快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契機。
【關鍵詞】歐債危機;貨幣一、歐債危機原因分析
(1)西方民主制下剛性福利制度。歐債危機爆發國都有較高的福利制度水平,在西方民主制度下,福利制度往往具有剛性,財政的福利性支出很難降低。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源于政府財政赤字過高,而最低工資和高福利制度是導致過高赤字和債務危機的重要原因。這些債務危機嚴重國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會經濟政策,而執政者出于選舉的需要,不敢對經濟和社會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致使高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得以長期維持,造成了財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舉債維持。隨著區域一體化的日趨深入,以希臘、葡萄牙為代表的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在工資、社會福利、失業救濟等方面逐漸向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看齊,支出超出國內產出的部分越來越大。(2)歐元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二元分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把危機的核心原因歸結于“歐元的不靈活性”(the inflexibility of the euro),指出希臘與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問題其實和這些國家的財政紀律關系不大,主要是歐元區成員國貨幣上的統一與財政政策和勞工市場方面未融合的矛盾所引發的難以收拾的亂局。可以說,克魯格曼的觀點清楚地闡明了一個事實:希臘等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可以說是歐洲區域一體化建設中的獨特現象,其折射的是歐元區所存在的一個結構性問題:奉行單一貨幣政策和各國分散的財政政策。(3)缺乏有效的財政監管和救助機制。歐元區缺乏危機救助機制,監管不力、財政紀律存在制度漏洞。如果嚴格按歐盟制定的《穩定與增長公約》赤字/GDP比率3%,債務/GDP 比率60%的標準,許多國家都無法達到標準,《穩定與增長公約》已經是一紙空文。因此,歐元區此次債務危機,反映出歐盟對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標準以及當歐元區成員國不遵守歐盟對國家財赤及國債規定的公約時并沒有實質性的執法方案和懲罰機制的不嚴肅態度與做法。
二、歐債危機影響一體化的負面影響
(1)經濟危機。歐債危機有其傳染機制。一方面各國銀行互相持有他國債券;另一方面債務危機可以傳導至本國銀行業以及其他非金融行業。債務危機使各國的政府信用評級不斷惡化,危機各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就會使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也會大大減少民間投資,從而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2)政治危機。面對債務危機,各國政治家當然不能坐視不管,各國的首要任務就是減少財政赤字,但推行這一系列相關政策,民主國家的民眾又不買賬,就會對政府產生不信任,于是就直接演變成政治問題。可以說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和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的辭職就是這歐債危機問題的演變成政治危機的結果。此次危機也可以說是西方民主弊端積累的惡果。政治家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迎合民眾,形成政府的短視行為,也就顯得“民主超載”。(3)社會危機。在危機面前,各國的民眾中必然產生不滿情緒。7月22日在世界最富有和多元文化最包容的國家挪威,發生了震驚全球的槍擊慘案。8月初,曾經是成功實現多元文化、多民族融合的倫敦市郊,發生了大規模騷亂。
三、歐債危機也是深化一體化的契機
(1)歐元區解體代價太大。歐元貨幣聯盟的建立曾經花費了相當大的成本,而且統一貨幣曾一度為歐元區各國帶來了很多好處,尤其是核心利益國。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對歐元區解體的代價發出警告,他指出:“退出歐元區并讓本幣貶值的國家,將制造‘嚴重通脹’,也無法逃脫結構性改革,并將不得不‘在虛弱得多的處境下’實施改革。”(2)核心國對一體化的決心未變。雖然歐元區核心利益國在危機面前態度各異,甚至意見相左,但是法德兩國作為最重要的核心利益國對堅守“歐元區”上立場始終沒變。這也符合兩個大國的長遠利益。目前德國的政治家們正堅定地捍衛著“歐洲一體化理念”。(3)通過制度創新深化一體化是可行的。雖然歐元的設計本身有其制度性缺陷,但由于歐盟成員國存在經濟發展和財政稅收等的不平衡,歐盟目前更大程度的財政政策的統一還有些遙遠,這需要把更多國家權力讓渡給歐盟機構,短期內很難被民眾接受。隨著歐債危機的深化,必將促使各國尋找更深層原因,并據此進行一些規則和制度安排并強化監管最大程度降低危機的損失。
參 考 文 獻
[1]施愛國,崔正南.歐債危機成因與前景的制度分析[J].國際經濟戰略.2010(4)
[2]張曉晶,李成.歐債危機的成因、演進路徑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開放導報.2010(4)
[3]王毅.歐洲一體化“趨弱”還是“走強”[J].當代世界.2011(9)政策;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