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轉變傳統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未來會計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現如今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發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針對社會責任會計發展現狀,本文提出了建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對策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美國學者戴維·F·林諾維斯1968年在《會計職業和社會進步》一書中最早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會計”這一概念。戴維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會計學在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其他學科中的應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就是利用會計的方法將企業在社會、政治、環保等方面的影響力加以量化的跨學科應用。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用會計的方法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情況進行量化,將迫使企業減少對于資源的消耗、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員工待遇、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1)企業信息披露缺乏規范。現階段,我國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定期公布社會責任會計報告,但仍然主要集中于央企和大型國有企業的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由于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并沒有強制要求和明確的報告標準,具有很強的隨意性,這就造成我國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缺乏規范,不同企業間的社會責任報告難以進行有效比較。由于缺乏統一的報告規范,造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集中表現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不充分,可比性較差;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隨意性強,不受到相關制約。(2)政府社會責任監管缺失。縱觀世界范圍內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其中美國與法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迅速發展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支持政策。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在促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中的關鍵作用。我國已經制定了《環境資源保護法》、《勞動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項法律規范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社會責任。企業利用會計手段對社會責任的量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觀的對企業社會責任加以監督。但是,目前并沒有一部專門針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沒有法律的相關約束,企業在社會整體利益與企業局部利益間往往會先顧及自身的局部利益的滿足,而不愿承擔社會責任的存在和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
三、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建構
(1)建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會計準則。現階段,我國正是缺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會計準則,才造成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會計報告時無法可依,制定報告中往往強調企業的優點,而難以發覺企業存在的社會責任問題。會計準則是會計實務的一條準繩,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的制定,將有利于規范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制定。2006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率先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是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的開端。但是這一指引還缺乏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的完善。(2)建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激勵機制。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標的社會組織,這就造成企業不太愿意將自身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進行自覺披露。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進行會計準則制定的同時,還要建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激勵機制。對于主動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企業在稅收、貸款等方面進行優惠,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時,對于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規范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企業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進行報道宣傳。(3)建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監督體制。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不僅需要企業的自愿披露,更需要政府、企業、社會、行業組織建構起全方位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監督體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監督體制是“以政府為核心、企業自律為基礎、社會輿論監督和行業監督參與”的全方面監督體制。政府的監督具有強制效應和法律效應,是保障企業真實進行信息披露的關鍵;企業的內部監督是一種長效監督機制,是監督體系能夠長期進行的基礎;社會輿論監督和行業監督將對企業的信息披露產生一定的外部壓力,是整個監督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社會公眾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覺醒,利用會計方法對企業社會責任影響進行量化分析,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納入到會計核算中去,已經成為會計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部分企業逐漸進行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有益嘗試,加之政府、企業、社會公眾、行業組織的共同努力。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將越來越完善。
參 考 文 獻
[1]宋獻中,李皎予.企業社會責任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
[2]賈秋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企業導報.2010(12下)
[3]鄭石明.企業社會責任構建[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