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財務體制改革的深入,加強和完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勢在必行,先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提出了幾點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很多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并不全面,沒有設計到該單位的所有人員和多個業務環節,忽視風險控制,因此造成巨大隱患甚至損失。(2)預算控制的力度不夠。事業單位大都實行了部門預算制度,但是部門預算涵蓋范圍有限。其表現為:一是預算編制還不夠細致;二是預算剛性力度不夠。(3)監督上不到位。目前社會公眾對事業單位的監督作用不夠,上級主管部門監督各有側重,忽視了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指導和監督。(4)財務管理弱化。財務部門的工作限于記賬、算賬、報賬,與業務控制脫節,對單位重要事項的決策、實施過程和結果均不了解,未能對業務部門實施必要的財務控制和監督。票據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現延期上繳收入,挪用公款問題;對使用后票據未能及時辦理交驗、核銷,容易導致收入不入賬、私設“小金庫”等問題。(5)崗位設置不夠合理。由于多種原因,一些單位崗位安排不盡合理,存在一人多崗、不相容崗位兼職現象。記賬人員、保管人員、經濟業務決策人員及經辦人員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出納兼復核、采購兼保管等現象,出現管理漏洞。(6)預算控制比較薄弱。首先是預算編制比較粗糙,部門預算的編制一般根據當年財政狀況、上年收支、預算單位自身的特點和業務進行核定,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預算支出達不到逐筆進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預算剛性不夠,預算的計劃性、科學性不強,預算調整追加較為頻繁,資金使用缺乏預見性,削弱了預算的約束控制力。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內部控制觀念淡薄。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是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完善和有效運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單位的領導對內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內控意識不強,重發展、輕控制,對內部控制知識缺乏基本了解,把內部控制看成僅是財務部門的事。(2)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財政部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對事業單位的適用性較差;有的單位雖然制定了一系列內控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對制度的執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監督,導致有章不循、違章不究,內部控制制度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3)信息與溝通銜接不夠。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后,由會計核算中心對事業單位集中辦理會計核算和監督業務,由于會計主體單位與核算部門不一致,雙方溝通銜接不夠,極易形成賬物分離的資產管理現狀,造成核算中心管賬不管物、核算單位管物不管賬、賬物不符的問題,影響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4)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不能適應內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員競爭意識差,缺乏創新精神,業務素質難以滿足實施內部控制和監督的要求。(5)外部監督對單位內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監督檢查不夠。目前作為事業單位主要外部監督力量的財政、審計部門,大多偏重于對單位財政資金的運用是否合法、合規進行監督,較少對被審計單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執行加以實質性檢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動力和約束機制。
三、內部審計應采取的措施
(1)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制度應當包含財務工作的各項業務及相關的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落實到政策、執行、監督、反饋等環節,應保證對涉及工作的人員進行約束,不能超出該制度所給予的權利。(2)提高控制制度執行者的素質。內部審計的制度執行者分布在單位的各個環節,加強這些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從業操守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涉及內部審計的人員,單位應該加強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責任心,同時具有較高的從業素質,能夠對各項業務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對違反規定的各種做法給以制止和糾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3)增強內部審計風險控制意識。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應借鑒和學習當今國內外先進經驗并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內部審計的風險檢測、鑒定和預警系統,并采取相應的方法來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的破壞性。事業單位應建立定期向財政和主管部門書面報告風險管理和控制情況制度,對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合理的預測和分析,提出避免風險的主要方案和建議;對重要的、緊急風險事件,要實行立即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對已經出現的風險,及時提出應急解決辦法以及整改建議。
隨著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的改革不斷實施,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的職能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強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越來越迫切。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其根本是提高單位各項財務工作的有效運行。要不斷改革內部審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更側重于加強各項管理。事前內審與事中、事后內審相結合,即將內審監督的問題不斷前移,把問題解決在最初狀態;微觀審計與在宏觀方面發揮作用相結合,全面加以分析,找出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規范單位財務收支行為提出建議;對內審發現的問題堅持通過問題發現問題發生的根本所在,對內審中發現的問題既要正確進行處理,又要深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