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個性化休閑旅游需求的不斷增長,自助旅游越來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睞。面對散客自助游需求量巨大而又未飽和的市場,旅游集散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運作方式應運而生。烏魯木齊是西部旅游集散的重要城市,其旅游集散中心的打造將是滿足西部地區未來旅游業發展中散客旅游需求的關鍵因素。本文通過對現有烏魯木齊旅游業總體發展狀況以及烏魯木齊成為旅游集散中心的優勢進行分析,提出打造烏魯木齊旅游集散中心的具體策略,為烏魯木齊旅游集散中心的實際建設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烏魯木齊市;旅游集散中心;策略
一、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中心”一詞最早源于歐洲旅游業較發達的國家,指的是“為自助游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務中心”,它是旅游局為方便廣大游客到該地旅游而設立的服務平臺。旅游集散中心由政府部門具體指導,由當地相關旅游配套部門具體運作,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詢、旅游集散換乘、景點大型活動、客房預訂、票務預訂、集散客自助旅游、單位團隊旅游等多種功能,是一個綜合性的“旅游超市”。
散客旅游在我國的興起同時也是考驗我國各主要城市的散客接待能力,為此上海于1998年成立了我國首個旅游集散中心,設置了發車站點7個發車站點,旅游線路達170余條,涉及景點約270余個,每天總發車次數達400余次。繼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成功的案例后,我國各主要旅游城市紛紛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0年,武漢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2年,寧波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3杭州、南京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4年,蘇州、無錫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5年,北京、深圳、海口、沈陽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6年,成都、廈門、青島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7年,黃山、廣州、蘇州(新)、珠海、濟南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8年,青島(新)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2009年,武漢(新)、沈陽(新)、哈爾濱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
二、烏魯木齊旅游業總體發展狀況
“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3202萬人次,實現旅游及購物總收入291.98億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0.33萬人次,實現旅游及購物總收入18.74億元。共舉辦冰雪風情節5屆,累計接待游客586萬人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A級景區27處,其中,國家AAAA級景區6處,AAA級景區7處;國家工農業示范點7處;S級滑雪場8家(其中5S一家,4S二家,3S二家,2S二家);星級農家樂107家。先后組織25家企業,參加國際、國內交易會42次;參加地區性的交易會24次;組織“大篷車”5輛次,邀請來新疆考察的旅游企業180家,在各類媒體投放旅游廣告60次,制作宣傳專題片4部,制作宣傳手冊、折頁、地圖、單頁、張貼畫,印刷數量5萬冊(張);在街道、樓宇投放旅游宣傳廣告20幅(次)。
三、烏魯木齊打造旅游集散中心的優勢
(一)宏觀環境
到2010年,烏魯木齊市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9屆烏洽會,中央已經決定將“烏洽會”從2011年起升格為“中國——亞歐博覽會”(即國際博覽會),為烏魯木齊提供了對內、對外、向西開放更為廣闊的空間。2000年烏魯木齊市成功舉辦了第八屆國內旅游交易會,2001年順利跨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2007年被評為“中國清真美食之都”。2010年,烏魯木齊舉辦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世界杯跆拳道錦標賽、全國射箭錦標賽、西北拳擊主客場賽、全國第十七屆冬泳比賽、自治區第五屆老年人運動會、自治區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第六屆國際旅游節、第三屆國際胡楊節和攝影節、冬博會、烏魯木齊冰雪旅游節,以及吐魯番葡萄節、喀什達瓦孜節、博樂那達慕大會等,使得烏魯木齊與內地旅游發達省市合作成為便捷的事情。

(二)區位環境
烏魯木齊市位于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位置。第二座亞歐大陸橋被稱為“21世紀的立體絲綢之路”。烏魯木齊打造面向中亞“三個基地(國家可再生能源規范化利用示范基地、國際能源資源合作和出口加工基地),四個中心”(西部先進制造業中心、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服務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區域聯絡及論壇中心)的重點城市。由于烏魯木齊優越的地理位置,已開展了七城市經濟圈、天山北坡經濟帶、亞歐大陸橋沿線城市等多項合作。全面開展城市間的旅游合作與開發,進一步鞏固和推進烏魯木齊東聯西出的橋頭堡作用,通過舉辦““中國——亞歐博覽會”和“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等旅游經貿會展活動,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
(三)經濟環境
烏魯木齊市作為大中亞最具活力和經濟輻射力最強的城市,已與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廣泛聯系,與140個國家進行經貿往來,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正在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新疆外貿出口基地。烏魯木齊市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GDP)已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旅游業所占的比重明顯提高,見表1。
四、打造烏魯木齊旅游集散中心的策略
烏魯木齊市一直具有旅游目的地與集散地的功能。由于新疆遠離客源地,景點多、旅游費用高、時間長,大多游客只是作為觀光來新疆一次,因此他們會選擇一些旅游品質較高的景區,而烏魯木齊市的景點相對于天池、伊犁、喀納斯、喀什等無極品更無絕品,烏魯木齊市的景點主要作為當地游客集散的場所。
(一)建立烏魯木齊市旅游信息中心
為游客提供相關的信息是旅游集散中心的主要功能。它不僅可以通過市場的引導在網站以及旅游咨詢中心發布相信息,與潛在游客溝通及時掌握需求信息,為產品開發和創新提供基礎數據,還可以收集游客的反饋意見和建議,改善其服務質量。
烏魯木齊建立旅游數字指揮調度協同系統,總體框架為“一個中心、三大平臺、五大系統”。一個中心就是信息中心,是烏魯木齊市旅游行業信息系統管理、運行維護、指揮調度的中心。“三大平臺”是信息網絡、數據庫和空間信息技術平臺。“五大系統”是資源保護、旅游服務、經營管理、安全防范和持續發展系統。
具體實施可以通過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的解答以及大屏幕滾動提示、網絡、聲訊臺、觸摸式查詢等途徑,將包括旅游線路、住宿、餐飲、娛樂、票務等相應要素在內的有關旅游產品作為咨詢要素,對游客推出“一站式”旅游綜合服務。
(二)優化交通服務功能
交通轉運是旅游集散中心的基本功能。新疆擁有通航機場16個,通用航空簡易機場56個,開辟國際國內航線116條,其中國內航線86條,通航國內外城市79個。依托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已經形成“東西成扇,疆內成網”的航線網絡格局,即建成“兩網兩路”新的航線格局。正在建設的蘭新二線,全長1776千米,設計時速200~350千米,投資1450億元。新建、改建公路6.8萬千米,建設高速公路7155千米。烏魯木齊即將修建的繞城高速路、軌道交通,有望得到中央和自治區的支持。
烏魯木齊市同昌吉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隙銜接”,加強烏魯木齊對全區的輻射力度。烏魯木齊還可以引入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對重點景區道路車流進行合理引導和監控,實現站點之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配載和調度,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環境,實現游客時空上的優化分布。
(三)提升旅游組織接待功能
旅游組織接待功能主要指旅游集散中心開展旅游產品的設計和經營,并負責游客的組織和接待工作。旅游產品的設計和經營方,圍繞絲路文化、天山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西域文化、邊境文化、鄉村文化六大文化優勢,進一步加快旅游文化挖掘步伐。
依據新疆旅游資源的特點,充分考慮游客需求,發展特色旅游項目,設計出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供游客選擇。設立“新疆是個好地方”主題展示區,通過沙盤、視頻等方式展示新疆及烏魯木齊市的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提供遠端咨詢、查詢和推介,盡可能降低游客出游的時間成本與體力成本,實現對游客便捷的集散服務。中心還可以通過多種宣傳途徑讓游客了解、熟悉旅游集散中心,如和媒體聯合搞一些旅游主題活動,邀請游客代表體驗集散中心的線路等。
參 考 文 獻
[1]薛瑩.論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與發展[J].旅游科學.2004(2):39~42
[2]趙曉燕.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發展問題研究[J].旅游學刊.2007(10):16~22
[3]魯澎,唐鳴摘,鄭楊,王立東.北京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探討[J].北京社會科學.2007(2):65~70
[4]江永貝.旅游客運集散之緣[J].運輸經理世界.2005(12):42~44
[5]鄭楊.京滬旅游集散中心比較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7(4):86~91
[6]楊群.深圳旅游集散中心現狀及發展對策[J].特區經濟.2007(2):182~183
[7]馮云.旅游集散中心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與行為意愿研究以杭州市旅游集散中心為例[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8]黃國群,陳學光,徐金發.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及運作機制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