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板上市公司最顯著特點就是自主創新能力,而企業所申請的專利數量和質量則是最直觀反映公司創新能力的主要指標。但目前因為存在專利數量這一指定披露內容,有的企業甚至在上市前突擊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來彌補專利數量的不足,而最能反映企業創新能力高低的發明專利數量在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還比較少。
【關鍵詞】創業板;專利
一、創業板的概念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是指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創業板出現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興起于90年代,曾孵化出微軟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就具有代表性。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梢哉f,創業板上市公司最顯著特點就是公司成長性和自主創新能力。而談到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所申請的專利擁有量和質量則是最直觀反映公司創新能力的主要指標,甚至決定了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強弱,也決定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
二、專利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種類
中國證監會曾發文,要求對首次公開募集資金(IPO)的公司進行全面核查,核查內容則包括專利、商標等重要事項。因此,絕大多數創業板公司都在招股說明書里也專門羅列公司的專利情況,來體現公司作為高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而一些公司也因專利問題暫緩或暫停上市,可見專利問題漸漸成為影響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因素之一。但目前在我國最能反映企業創新能力高低的發明專利擁有量在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還比較少,質量也比較一般,企業之間更多地還只是通過追求產品的外觀形象來實現產品差異化戰略,上市公司專利的總體申請質量較差。專利的種類有三種,即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由于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無需經過實質審查階段即授予專利權,授權條件較低,授權快,因此很多企業往往選擇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但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技術含金量偏低,而發明專利申請需經過實質審查來判斷其實質內容是否具備授予專利權的要求,授權條件高,所以一般國際上只將發明專利作為評價一個國家或企業創新能力的指標。
三、專利問題的表現及專利管理
因為存在專利擁有量這一指定披露內容,有的企業甚至在上市前突擊申請專利,而突擊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又被大量用來彌補專利擁有量的不足。創業板自成立至今3年的時間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往往發明專利申請并不多,但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卻不少,而且申請時間也集中在上市前夕。比如,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晶盛機電及其全資子公司擁有專利共9項,包括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和外觀設計專利1項。兩項發明專利均申請于2006年9月,浙江大學作為第一申請人,金輪公司、慧翔電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作為共同申請人。之后,直到2011年1月至5月的上市前夕,公司才又突然申請8項發明專利。突擊申請專利,反映出很多公司是為了上市而上市,公司并沒有多少高科技的實質,但為了符合“高科技”的要求,就只能在專利上做文章。甚至可以說,目前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最有待提高的就是企業還沒有形成知識產權管理的意識。對于知識產權來說,創造是基礎,管理是保障,運用是目的,保護是手段。而在創業板上市或想在創業板上市的中小企業,理應切實注重加強企業的專利管理。而對于專利權的管理,企業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參考以下3個階段一步步推進:(1)專利權業務管理階段。一般情況下,企業經營以業務為中心,注重對業務的控制和管理,知識產權部門更像是一個專業和職能管理部門;(2)專利權資源管理階段,企業一般以資源為中心,從戰略管理的高度進行專利權創造、管理、保護與運用,將專利權作為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知識產權部門成為提供知識產權支持與資源的服務部門;(3)專利權價值管理階段,除具備專利權資源管理階段的特征外,還將專利權進行規劃、可持續發展,并進一步資本化、資產化及證券化,企業認識到專利權是可以自我創造價值的資本,對專利權進行更合理的價值鏈管理。
參 考文 獻
[1]羅艷娥.創業板上市公司專利問題分析[J].經濟特區.2010(10)
[2]宗肖.上市公司“專利門”追蹤[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0(7)
[3]惠琦.淺析中國創業板[J].企業導報.2009(5):12
[4]劉愛東,劉祝陽.上市公司專利申請現狀的統計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7,10(5)
[5]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