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筆者實際經驗,對美國次貸危機背景下,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同時考慮我國住房貸款業務發展的實際情況,基于次貸危機角度對我國金融市場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我國銀行業住房貸款面臨的業務風險與應對措施。
關鍵詞:次貸危機 住房貸款 業務風險 防范策略
一、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次貸”即次級抵押貸款,是指某些貸款機構向并不擁有較高收入或是信用程度較低的客戶提供貸款的一種行為。與傳統的抵押貸款形式相比,次級抵押貸款并沒有對借款人提出較高要求,因此這種貸款尤其受到一些償還能力差、信用記錄存在問題的客戶青睞,他們大多曾經被銀行拒絕提供貸款。
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作用下,由于我國與美國經濟關系密切,因此也受到一定負面影響。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全面開放,顯然在國際市場中不能“獨善其身”。雖然次貸危機問題并沒有完全暴露,但是也沒有從根本得以解決,而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逐步加大。由于美國經濟衰退所導致的全球需求增長的大幅放緩、美國經濟降溫將放大中國反通脹措施以及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商品需求不斷減少都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從總體來看,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可能經過一定時期之后能夠得以緩解,但是出口貿易的減少,必將給工業生產帶來制約作用。
另外,由于次貸危機的產生,也給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帶來一定影響。出口的疲弱所導致的經濟可能大幅下降,通脹壓力長期難以緩解,而超調的緊縮政策必須引起重視,可能由此將次債危機直接轉變為經濟滯脹。首先,市場重估風險可能帶來風險溢價的迅速上升,短期內將導致高風險投資撤離新興市場,引發資產價格和匯率的劇烈波動,部分高等級抵押貸款產品的變化,將可能使我國外匯儲備安全性和收益率受到影響。其次,在美元持續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將超過以往,此時人民幣資產和作為人民幣資本品的中國股市將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避風港,更多熱錢流入中國,美國次貸危機可能使得中國經濟過熱背景下流動性過剩問題日趨加重。
二、次貸危機對商業銀行住房貸款的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作為2007年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重大事件之一,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嚴重沖擊,而我國金融機構也受到諸多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總結經驗教訓,從中獲得發展的啟示,以全面規避風險,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化。
(一)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防范意識
隨著貸款機構對貸款條件的松懈,給次貸風險帶來可乘之機。銀行將貸款提供給并不具備償還能力或者信用水平低下的客戶,加大了信貸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必須認清當前發展的實際形勢,樹立全新經營理念,客觀權衡業務創新與風險防范之間的關系。但是以當前我國銀行的房貸創新來看,尚未尋找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由此引發的各種全新風險難以切實解決。隨著各種房貸新產品的提出,一方面為借款人帶來實惠與方便,但是另一方面也引入了更多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產生逆向選擇風險。一旦后者的收入狀況發生改變,那么銀行難以回收貸款,或者出現房價回落現象,理性違約問題將更加突出。
(二)提高評級體系的競爭性
從本次金融危機來看,評級機構存在明顯缺陷及失誤。由于評級機構既要參加衍生產品的設計,又要進行客觀性的評級工作,明顯存在矛盾性、沖突性,工作中的獨立性不強。而以國際評級市場現狀來看,已經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寡頭壟斷特征,普遍對發達國家的企業或者債券存在高估問題,而對其他國家則以低估為主,評級機構逐漸失去了公信力。
(三)—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相一致
若想對日趨復雜的金融產品實施有效監管,必須改進監管手段,尤其加強對信用衍生品的監管力度,作為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機構,必須履行基本債務人的債務監督責任。
三、政策建議與具體措施
(一)宏觀調控層面的政策優化
實際上,由于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問題并沒有完全暴露,今后仍存在較大風險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經濟發展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我國在選擇宏觀調控政策時,必須密切關注國際化金融市場的變動,發現其中對我國住房貸款業務產生影響的因素,了解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發展動向,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調控措施,防止游資和投機行為,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一方面,對信貸規模進行優化配置,避免出現流動性過剩問題。以我國當前金融環境實際情況來看,與美國存在相似之處,即房產價格有所攀升、流動性較強、銀行放貸的熱情高漲,大量住房貸款發放下來,如果政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管理與規范,任由信貸規模的不斷上升,必然產生大量的不良貸款,金融體系也將置身于動蕩局面中,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因此,政府必須采取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以此控制流動性,解決住房貸款的后顧之憂,將風險降到最低點;同時,銀行自身也可以發展多元化的業務,拓展到住房貸款以外,減少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控制信貸規模。另一方面,進一步實現房價的穩定性發展,避免出現大幅度波動,通過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有效改善中低收入人群面臨的住房難、住房貴問題。作為中低收入人群,他們亟需住房貸款,但是其中不乏個別存有信用問題的人群,我們應該汲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通過政府制定廉租房制度與經濟適用房制度,幫助低收入人群順利度過家庭住房問題難關,發揮住房保障體系的積極作用,同時建立以政府住房機構為主體的個人住房住房貸款擔保制度,為符合條件的個人住房貸款提供擔保,有效避免房地產價格的大幅波動,降低銀行貸款風險,保障社會穩定性。
(二)金融監管部門的改進建議
在金融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監管的保障作用。因此,強化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可全面促進我國金融持續發展。
1、整頓金融機構,加強監管力度
盡管我國銀行投資于美國次級房貸產品的總額較小,但仍暴露出在處理危機是反映能力不強、透明度較差的弱點。因此,政府有必要整頓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系統的透明度。同時,強化政府的干預和保護,增強商業銀行的自律性,減少不良資產的發生率。另外,政府應該加強金融監管,更新監管方法和監管手段,及時發現和消除金融機構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隱患和金融風險。
2、強化房地產信貸征信管理
通過加強對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重視程度,引導商業銀行正確利用人民銀行的信貸征信體系,將住房貸款業務風險降到最低化。通過商業銀行系統,可以對人民銀行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進行查閱,認真核實借款人的個人信息、信用狀況等,強化貸前審查力度。
3、推動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發展
當前,銀行體系應該逐步實現抵押貸款的證券化發展,以此改善抵押貸款債券流動性不強的問題,將抵押貸款風險分散化處理,降低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引發的一系列損失。
(三)國內商業銀行住房貸款風險防范措施
結合當前我國銀行業的住房貸款業務風險,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與美國次貸危機類似的風險再次全面爆發。
1、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強化風險管理體系,是當前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金融監管的根本目標。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涉及到風險管理內容,而商業銀行價值的實現也需要通過風險管理的保障作用。但是以商業銀行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過于單一、滯后,因此對整體風險的防范力不足。因此,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已經成為新時期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商業銀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更利于風險預警能力與防控能力的有效提升,可規避各種金融風險,形成良好的信貸文化氛圍。
2、發揮危機預警機制的重要作用
所謂危機預警系統,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可能面臨的各種危機事件,對這些指標進行系統性、全面性、客觀性的監督,通過分析資料,有針對性地提出決策建議。當前,商業銀行危機預警系統已經成為商業銀行主動管理的重要模式,在防范風險、化解風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商業銀行應該遵循市場環境的變化規律,結合不同時段、不同崗位的風險管理特征,提高預警機制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3、強化銀行自身管理力度
其一,完善貸款操作流程,提高放款的規范性。做好堅持貸前審查工作,在放貸過程中遵循“審批分離”原則,要求各個部門明確分工,了解自身職責,同時各部門之間產生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關系,全力防范操作風險或道德風險。通過放貸與管理相分離,實現貸款部門與管理部門的專業化運行;嚴格避免越權審批、超額放貸等問題的發生。其二,嚴格把控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審批關。應對借款人及其配偶或共有人的示范、購房新聞的真實性、還款能力、購房的用途等進行認真的核實。對其提供的收入證明的真實性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核實,最好要求客戶提供稅單、現金流量證明或資產證明予以佐證。對于借款人或合作商提供的復印件必須與原件核對一致,杜絕假按揭發生的可能;其三,放貸前要對抵押物情況進行查詢。各級房地產交易中心應開通房地產網上查詢抵押權的業務,各銀行可有償通過專線查詢抵押手續是否辦妥。查詢辦妥,并確認取得或補齊所須一切資料后才可放款。貸款檔案資料專人管理、保管,建立檔案調用交接制度,確保個人住房貸款檔案資料的準確、完整。
四、結論
由上可見,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給我國銀行業的住房貸款業務帶來諸多啟示:首先,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完善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其次,提高評級體系的競爭性,避免出現偏倚的評級結果;再次,金融監管必須與金融創新相適應,改進監管方法與手段。
以宏觀調控、監督管理以及銀行自身三大層面為出發點,針對我國住房貸款市場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與措施,如下:其一,宏觀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我國住房貸款業務產生的直接影響,密切關注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狀況,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有效調控策略;其二,作為金融監管部門,必須加快構建并完善房地產信貸征信管理系統,加強對房地產企業、中介部門以及評估機構的制約與管理,逐漸實現個人住房貸款的證券化發展;其三,作為商業銀行,自身也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采取有效的風險預警措施,強化自身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妍.我國商業銀行住房貸款風險管理研究 [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 ): 84~86
[2]黃潤中.美國次貸危機的市場影響、啟示及對策[J].中國金融,2007(19):60~61
[3]于立偉.商業銀行住房貸款的風險防范之淺析[J].科學與財富,2011(9):69~70
[4]丁浩,丁懷壽.房地產信貸導向調整需多部門配合[J].中國發展觀察,2011(11):32~32
[5]黃麗蓉.關于銀行住房貸款存在風險與防范措施建議[J].中國外資,2011 (04 ) : 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