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從成立至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出版企業也經歷了運營體制和市場經濟環境的多次變革。我國的出版企業經營模式也已經實現了從事業管理模式到企事業管理的模式,最后發展到現在的文化產業模式。在目前的模式下,出版企業的經濟功能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地位,轉企改制也加快了我國市場化、產業化的步伐,但是任何出版企業的發展都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任何出版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必須從本企業的財務管理入手。那么,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呢?這將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出版企業改革 轉企改制 財務管理 發展趨勢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我國出版企業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進行,各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對出版單位的發展和進一步管理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理念必須改變,企業要重視財務管理,樹立起財務管理的創新理念,積極研究探索出適合我國出版企業發展的、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解決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是我國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朝著新的方向發展,適應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
二、我國出版企業目前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我國的各出版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和轉型,轉企改制正是這些企業面臨著挑戰和機遇。
(一)出版企業自身正在進行著新一輪的戰略性調整
在我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出版業的社會地位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社會為出版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也為我國出版企業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現在很多出版企業已經進入了招標轉型的改制大潮中;一些出版企業經過大浪淘沙的發展之后,已經出現飽和狀態;一些出版企業還在盲目的探索中進行著艱難的改革跋涉,但是同樣意味著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所以,目前我國的出版企業正在進行著一場前所未見的戰略性、結構性的大調整。
(二)國內外出版環境的變化給了出版企業危機感和緊迫感
現如今我國的民營出版企業正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正規的出版企業進行著業務上的蠶食,而且民營出版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另外,國際出版企業也在不斷對我國的出版業市場進行著滲透。當然,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同樣也使得出版的概念發生了變化,出版的手段也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很多讀者的閱讀已經轉向了互聯網和3G手機網絡閱讀圖書,這無疑對我國出版企業是一種沖擊。當然,手機出版目前還存在標準尚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弊端。但是,總體看來,3G時代下,傳統出版牽手手機出版是出版業大發展的有效手段。
三、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新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財務管理理論將會與各門科學、各層次分支學科不斷交叉,融合。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也在不斷的開放,這些都給我國出版企業帶來跨時代的沖擊和影響。它正改變著傳統的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內容、方式及整個財務管理的機制。出版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改革新形勢,使得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深刻思考改革,并一定要面對未來遇到的各種挑戰,在探索中日逐步完善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出版企業必須要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每個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我國的出版企業必須根據本企業的行業特點設置出財務管理目標,這樣才會有利于優化出版企業各種理財行為,實現企業良好的財務循環。現在國際上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主要包括:產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那么我國的出版企業應選擇怎樣的財務管理目標呢?我國的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學呢?在出版企業中,哪些利益會對本企業的理財產生重要影響,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較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利益集團都會對企業的理財產生影響。通過各種實踐分析證明,如果從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來看,并不能只強調某一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它比產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更為合理。這個目標將是我國出版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目標。這其中包括: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創造與股東利益的協調、保持銷售收入長期穩定的增長等。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大多數的出版企業都以利潤作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但是大多數的出版企業財務人員已經認識到價值最大化理念在該企業長期發展方面的特長,正在逐步嘗試接受新的財務管理目標理念。
(二)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應不斷擴展
我國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內容應隨著我國出版企業的轉企改制的不斷深入和知識經濟的到來而不斷地進行拓展。
1、出現在出版企業財務管理中有關資本運營的問題
我國出版企業的資本運營特點主要是為了加快本企業資金的周轉,實現企業資本的增值,最終達到提高企業資金使用率的效果。如果按照原來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企業資本的運動與企業的供產銷共同噢構成了企業經營環節的不同側重面。長久以來,這種觀念已經嚴重的約束了我國出版企業快速、有效的利用企業的各項資產,并對出版企業資本經營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影響。在實際中,企業的資本運動比較獨立,完全可以和出版企業的供產銷存在暫時的脫離,如果出版企業在資本運營和保值這兩個環節上做文章,開展出版企業資本的多元化發展,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不斷地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這樣才能為出版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保證。所以,這些資本的運營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
2、在出版企業財務管理中出現的有關無形資產投資管理問題
現在很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對于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只是局限于對無形資產的計價、攤銷、轉讓等方式。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以知識產權作為基礎的商標權、版權、商業信譽等在出版企業的無形資產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所以,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必須加強。無形資產不同于企業的有形資產,它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出版企業必須結合現在知識經濟的各種特點,力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決策方法作出創新。
3、出版企業財務管理中人力資產投資的問題
出版企業財務管理中關于人力資產的投資仍是一個空白。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與傳統的資產相比較,人力資源的會計核算一定會在各出版企業中興起,這也將為企業實行人力資產財力管理奠定基礎。出版企業的人力資產即是無形的有是有形的,所以,對于人力資產的管理我們即可以借鑒傳統的模式,但是必須結合現在的新特點建立起一套新的人力資產的決策理論和方法,通過時間的不斷檢驗,出版企業可以對這項新的理念做出修正,逐步完善。
(三)戰略管理會計在出版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在會計專業中新興出一門分支學科——戰略會計。它是企業戰略管理和管理會計相結合的產物。它建立之初,主要是為了幫助企業管理者為取得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和持續的競爭優勢。它主要為企業解決如下問題:如何適應變化中的內外環境、企業資源在內部如何分配與利用、如何使企業內部之間協調行動以取得整體上更優的戰略效果。我國出版企業的戰略管理會計將會使企業超越出版企業會計的狹小空間,將企業的視線投向影響企業的各種外部環境中,如:國家的政治形勢、社會文化環境、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等,所以,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戰略管理會計是必不可少的。
(四)優化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
我國出版企業均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30多年的改革開放,企業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體制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雖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但是,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狀況,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我國出版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面對這些現實問題,出版企業必須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立足于我國的出版業國情和企業的實際,優化企業財務管理的機制。
總之,在轉企改制的狼產中,機會與危機是并存的,我國的出版企業必須明確自己的方向,正確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認清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爭取使出版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昕.全球化,中國出版業的挑戰與機遇.中國網(www.china.com.cn),2009.10.17
[2]孫壽山.中國出版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框架與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出版發行研究,2004(9):18~24
[3]余敏.國外出版業宏觀管理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