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比市民苗條,市民比城市風騷,于是,八卦一座城市,竟也有了口舌生津的味道。王安憶的新書《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無疑攜帶了這樣的腔調與味道。
在開篇的《尋找上海》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初秋是上海性情最平和的時節(jié),一切都有些像萬劫有復地回轉過來了。墻上的砂面收了絨頭,樹影變得纖細,疏落有致。電車轉彎的那一聲‘叮’復又入耳,學校里眼保健操的音樂適時地響起。此時,即便是那最嘈雜的鬧市,也開始氣定神閑,城市就是這么一激靈,一激靈。”
當我們一步步加深著對于魔都繁華的仰望時,王安憶的筆會拉低你的眼神,添些理智,讓你學著平視這座城市,甚至,對這城市的苦痛也能感同身受。
事實上,所有人都相信,上海是一個機會的世界,一夜之間,窮富的轉換相當簡單,美夢與噩夢之間只隔了一道線。王安憶覺得這個城市飄在空中,與地氣無關,大多數人只有眼前,生存競爭的激烈已經不夠他們追隨,哪還有時間去沉淀情感?當別的城市還能琢磨人文的世界時,上海早就成了一個功利場。
只有深愛著上海的自家人,才敢如此不留情面地給這城市貼上標簽。
這本看似雜亂無序,只道男人、女人、城市三者之間關系的書,卻為我們堆疊出一個近在咫尺的上海。也許你在初讀那一刻會覺得書里引經據典太多,或是探究文化過度,實在算不得女性閱讀的恩物,但當你關上這227頁的文字時,你會理解這個或許與你無關的城市所擁有的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