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縣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屬干旱與半干旱地區,蘋果生產需水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給,該區域年降水量在631.5毫米,可基本滿足蘋果生長發育的需要,但由于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8—10月份,加之地面植被少,雨水流失嚴重,風多風大,蒸發量大,易出現春旱、伏旱和冬旱,尤其是春旱和伏旱對蘋果生長極為不利。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有限利用水資源,從土壤著手,創造一個疏松、肥沃、保水的土壤環境條件,滿足蘋果樹對水分的需求。
1 蘋果樹對水分的需求
1.1 水分的功能
水在果樹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功能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水是各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水是果樹細胞原生質的重要成分,在果樹各個組織中占有重要位置。即在果樹根、嫩梢和葉片中占60%以上,樹干中占50%以上,蘋果果實中占85.0%左右。
(2)水是果樹養分吸收、運輸、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動的基質。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各種無機營養元素,必須依靠水分運輸到各個需要的器官中去。水直接參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這些物質又通過水運轉到樹體各個部位。同時,有機質水解也離不開水。
(3)水是果樹進行蒸騰作用的必需物質。蘋果根系吸收的水分95%用于蒸騰消耗,這種消耗是靠氣孔細胞的開張進行的。只有蒸騰作用的進行,才能降低樹體溫度和保證生理活動正常進行。
(4)水使果樹生長中的細胞處于膨脹狀態。只有細胞處于膨脹狀態,才能進行分裂和增大,果樹才能生長發育。
1.2 蘋果的需水量
一般蘋果樹每生產1克干物質的需水量約為146~233克,其中用于蒸騰消耗的在95%以上。每畝盛果期蘋果樹的年耗水量約為100~110噸,相當于150~170毫米的降水量。按水分直接利用率30%計,年降水量必須達到500毫米以上,否則就要設法補充以滿足果樹的需水要求。維持蘋果樹正常生長發育的土壤含水量約為田間持水量的60%~80%。春季是果樹生長結果的關鍵時期,必須保證持水量在80%左右。5—6月份是果樹新梢旺盛生長期,營養生長需要消耗大量水分,葉片蒸騰也需要大量水分,這一時期為蘋果樹需水量最大的時期,也是對水分非常敏感的時期,稱為“果樹需水臨界期”。當果樹生長進入緩慢時期,便是花芽的分化期,要適當控制土壤水分:持水量以60%~70%為宜。7月下旬、8—9月份中晚熟品種果實陸續進入加速生長期,此時氣溫較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造成水短缺,易出現伏旱,對果實產量影響頗大,應加強澆灌和保墑,及時補充土壤水分,使其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后期由于氣溫逐漸降低,秋雨較多,果實接近成熟,需水量又逐漸減少,田間持水量維持在60%~70%為宜。
2 缺水危害與多水弊端
缺水危害表現為:發芽期萌芽慢,新梢細短,葉片小;開花期花期縮短,坐果率低,花后幼果發育差;夏(伏)旱春梢停長早、日灼嚴重;秋旱葉片早衰,果實膨大慢,遇雨裂果嚴重;冬旱樹抗寒性降低,幼樹易“風干”,大樹易“抽條”。多雨弊端表現在:新梢旺,樹徒長,坐果低;停長不及時,成花難;果實著色差,肉質粗,風味淡;養分淋溶重,含量少,樹體弱;透氣差,根窒息、易中毒。
3 蘋果樹水分供應的途徑和措施
3.1 水分供應的途徑
(1)選栽抗旱性的砧木和品種;增施有機肥、加強葉面噴肥,以肥調水;調整樹體結構,改變枝類組成;嚴控花果留量,提高樹體自身吸水力和增強抗旱性,減少枝、葉、花、果對水分的無效消耗。
(2)耕作保墑、覆蓋保墑、積雪保墑等措施,攔蓄自然降水。
(3)坡地、臺田及無灌溉條件的旱地果園,應在6—8月份氣溫高時,連噴2~3次5%草木灰浸出液(草木灰5~6千克,清水100千克,充分攪拌后浸泡14~16小時,過濾除渣),或噴0.5%~1.0%硫酸鉀,增加樹體含鉀量,增強樹體抗旱、抗高溫能力。
(4)廣開水源,在蘋果樹需水的關鍵時期,及時、適量灌溉,確保樹體需要。
3.2 節水灌溉和保墑措施
(1)節水灌溉。節水灌溉可節約水資源,一方面可滿足果樹生長發育的要求,獲得優質果品;另一方面可減輕水資源短缺的壓力,實現果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節水灌溉的方式:①滴灌:滴灌是以水滴或細小水流緩慢地施于果樹根域的灌溉方式,是近年來推廣的機械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節水灌溉技術。滴灌較噴灌節約用水25%,可增產20%~30%,最適宜干旱少雨和坡地、臺田地區,同時節省土地和勞力。滴灌不需平整土地和修建渠道,可與施肥結合進行。每次灌水量相當于10~15毫米降水量,土壤滲水深度35厘米上下,在干旱時每10~15天滴灌1次。所用管道(主管道和分管道)有尼龍管也有膠皮管,后者比較經濟、耐腐蝕。分管道與樹行平行,直接綁縛在樹干或立柱上,滴管直徑5毫米,每株樹設2個滴頭,距地面約60~75厘米。通過總控制閥控制壓力和時間。為防止滴頭堵塞,要選用質量高的滴頭材料,用水需經嚴格過濾。
②噴灌:噴灌的優點是使用方便,打開閥門就可自動旋轉噴水。春寒時遇霜,可以噴水預防霜凍。噴灌可以沖洗葉面,有利于光合作用進行,每畝可增產5%~10%。但投資較大,應用面積較小。
③穴貯肥水:在樹下挖4~6個深40厘米、直徑20~30厘米的洞穴,把秸稈捆成長30厘米、直徑15~20厘米的草把,在人糞尿中浸透,放入穴中,然后把優質有機肥與土按2∶1的比例混勻后填入穴中,配施尿素100~150克,磷酸二銨150~200克,最后澆水、覆膜。洞穴上覆膜時要周圍高、中間低,穴中央開一小孔,降雨時雨水能流入穴中。干旱時于穴中澆水,也可于穴中施肥。
(2)抗旱保墑:①耕作保墑:旱地果園首先應建立以蓄水保墑為中心的耕作制度,最大限度地蓄積雨水,減少蒸發散失,滿足蘋果樹生長發育的需要。初春土壤解凍后,及時頂凌淺刨園土,隨即耙耱鎮壓,可有效地保蓄土壤深層向上移動的水分不易蒸發散失,還可提高早春土壤溫度,改善通氣狀況,促進根系生長和加強吸收功能。生長期每逢中雨降后(或灌溉后),淺耙樹盤,合墑中耕,破除板結,減少水分蒸發散失;雨季來臨,深刨園土,立茬不耱;減少徑流,接納雨水;雨季結束,及時耙平,蓄水保墑。采果前后,結合施基肥,深翻擴盤,耕翻園土,利于土壤熟化,提高有機質含量、吸收保持水分;積蓄雨雪,更新根系,增加透氣性,利于樹體安全越冬。②覆蓋保墑:秸稈覆蓋、地膜覆蓋等。③化學保墑:一是在樹體上噴抗旱劑(如黃腐酸、甲草胺、乳膠、丁二烯丙烯酸等),可減少氣孔開張程度,或在葉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薄膜,能減少樹體蒸騰而減少水分消耗量;二是在地面噴施FA旱地龍,能明顯增強果樹保水、抗旱能力;三是使用土壤吸水、保水劑。淀粉和聚丙烯酸鹽聚合物、羥甲基酸纖維素交聯體等吸水、保水劑是一種新型的吸水物質,吸水量為自重的500~1000倍,干旱時再緩慢釋放出來,供果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