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是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的干果,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早實核桃為臨渭區廣大果農帶來了極其可觀的經濟收入,然而,生產中存在的果實脫落率高、種仁較澀、出仁率低等品質不良現象日益嚴重,阻礙了該產業的發展。為此,我們進行了長期觀察,分析了原因,總結出了防控的措施和方法。供借鑒。
1 造成原因
早實核桃品質不良,歸結起來是因為生產中存在:采收太早,果實發育過程未完成,青皮不易剝離,種仁不飽滿;栽培密度過大。早實類品種雖樹冠矮小,但在高密度下園內郁閉,影響果實產量品質;授粉受精不良。核桃屬同株異花授粉,雌雄花期一般不相遇,若無花期相遇的授粉品種,授粉受精不良,果實空粒較多;整形修剪不當。早實品種萌芽和成枝率高,內膛枝條密集,郁閉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落花落果嚴重;肥水不當。核桃樹體生長不良,種仁營養更加不能保障;長期陰雨和病蟲危害果實,使果皮及種仁霉爛變質等。
2 解決措施
經調查發現,早實核桃從開花至果實成熟約需100~120天。
從核桃發育進程看,要提高果實品質,關鍵是抓住7月初至8月下旬種仁養分積累的關鍵期,其次是抓住6月初至7月初種仁養分積累的重要期,第三是抓住4月下旬至6月初果實大小決定期,第四是抓住9月中下旬的采收期。前三個時期主要任務是提高光合作用,補足水肥促進養分積累,使核桃果大肉厚,后一個時期就是保證不要過早采收。具體防控措施有:
2.1 選用良種
選擇早實核桃品種應因地制宜,選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生長健壯,抗逆性強,質優豐產的薄殼品種。繁殖材料選擇高產穩產、發枝力強、殼薄、取仁易、品質優、結果早、抗性強的優良單株或優良品種作培育栽培苗木。一般以本地區的優良品種為主,引進品種需經引種試驗成功后方能使用。
2.2 合理密植
核桃屬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建園時最好同時選用2~4個雌雄花期相近或互補的主栽品種,或配置適宜的授粉品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4∶1為宜。一般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栽植。早實密植園株行距為3~4米×4~5米。果糧間作園為6~8米×10~12米。
2.3 科學施肥
早實核桃從栽后第2年結果,施肥量應高于晚實核桃,幼樹期4—11月每月追肥1次(避過高溫天氣),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重施磷鉀,農家肥于落葉前后施入,每株年追肥量氮140克、磷50克、鉀50克、農家肥10~15千克,氮磷鉀為5∶2∶2;結果后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可分4次,分別為:春季萌芽肥、6月初促花肥、7月初壯果肥、10月初采果肥,4次施肥氮磷鉀比例為2∶1∶1。其中,初果期每株年追肥量氮350克左右、磷200克、鉀200克、農家肥30~40千克;盛果期每株年追肥量氮1200克、磷900克、鉀900克、農家肥50~80千克,。也可在初花、壯果期根據情況噴施葉面肥,為樹體健壯早結果結優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2.4 適時灌溉
核桃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過旱不能正常結果,而積水時間稍長,會使果、葉脫落,甚至整樹死亡。北方易出現春旱和夏旱,需及時灌水補充水分,澆好4次水,分別為3—4月的萌芽水、5—6月的硬核水、10—11月的采后水以及土壤封凍前的封凍水。并在陰雨季節做好積水排澇工作。
2.5 提早整形
在落葉前或春季萌芽展葉后,對核桃樹進行整形修剪。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或自然開心形。幼樹期以定干整形和培養樹形為主,根據樹形逐年培養各級主側枝;初結果期繼續培養樹形,開始培養結果枝組;盛果期注意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刪除過密枝,回縮過長枝,復壯衰老枝,培養各級結果枝組;衰老樹:應逐年回縮復壯骨干枝,培養新結果枝組。修剪應每年進行,剪時先剪除枯枝、病蟲枝,再按先大枝后小枝,先上部后下部的順序修剪。
2.6 防病治蟲
防病治蟲是解決核桃果實品質的重要措施。生產中應首先以黑斑病、褐斑病為重點防好病害,其次是防好食葉性蟲害,保證樹體健康健壯,提高光合效率。關鍵要防控危害早實核桃果實的各類害蟲,對于危害核桃幼葉嫩枝、雄花幼果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在發芽前噴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生長期噴1次波爾多液(硫酸銅∶石灰水∶水為1∶2∶200),初晴時噴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對于危害核桃果實,以幼蟲蛀入核桃種仁引起落果、空殼、霉爛變質的蟲害,如核桃舉肢蛾防治適期選在5—9月成蟲羽化期,設置黑光燈誘蛾殺滅,或在5月上旬使用2.5%功夫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2500倍液等噴霧,連噴2~3次,間隔期10~15天。
2.7 適時采收
臨渭區早實核桃成熟期在9月上中旬,外觀標志為青果皮綠色漸漸變淡,成為黃綠色或黃色,頂部有裂縫出現,此時采收果實品質最佳,嚴禁掠青,嚴禁采后曝曬、堆積過厚時間過長等錯誤操作,確保早實核桃高產、優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