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要效益,市民要安全,特色園藝作物生產該如何從粗放走向集約?近2年,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在桃標準園創建中,逐步摸索出一條“村黨支部+合作社+果農”三位一體的產銷管理模式,即村黨支部組織農資采購和技術服務,合作社負責品牌打造和市場營銷,果農按技術要求搞好生產,從而實現了技術培訓、農資供應、病蟲防治、技術應用、品牌打造和產品銷售“六統一”。
種桃活兒多,村里統一組織技術服務,人工最少能省一半
西營村共有1003畝桃園,種桃是全村200多戶果農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1家1戶三五畝園,效益一直不高。“從開春到桃子下樹到秋后施肥、剪枝,1年忙到頭,1畝地純收入也就是兩三千元。”1989年開始種桃的西營村果農張群成告訴記者。
如何提高種植效益,促進桃農增收?“必須改變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局面。”西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忠告訴記者,就在2009年,村里購進4臺彌霧機,成立植保服務隊,開始組織統一的技術服務。村黨支部統一采購有機生產允許使用的殺蟲殺菌劑,并建起了專門的倉庫,安排專人負責每次出入庫記錄。
“種桃活兒多。就拿剪枝來說,以前自己剪,1畝地差不多10天才能剪完,家里5畝地夠2個人忙活1個多月;這2年都是村委會組織骨干服務隊員統一剪,1天就能全部剪完。”張群成估計,“現在村里統一組織技術服務,人工最少能省一半。”
經過3年的發展,如今服務隊的服務范圍延伸到農家肥發酵、病蟲害防治、噴施營養液以及吊枝、高培壟鋪黑地膜等提質增效技術的實施上來。“即使自己噴施,也要到村植保站統一配對。”果農賈保順說,村里統一采購農資,都是原價給果農;提供服務,像農家肥發酵、防病治蟲等都是免費的,剪枝等村里也給補一半。
為了保證標準園創建活動的順利開展,平谷區、峪口鎮和西營村聯合成立了標準園創建項目領導小組,協調整合項目、資金、人力,全力支持西營村標準園創建。僅2011年,就整合資金310萬元,幫助500畝果園鋪設了黑地膜,進行了吊枝處理。
2011年,西營村1000多畝桃園平均畝產達到2000千克,優質果品率達到80%,平均價格7元/千克,畝效益增至1.2萬元。
以前摘桃賣桃連軸轉,現在全部賣給合作社,500克比市場價高1元
每到大桃上市,果農們進入1年最忙碌的時節。
“以前自己賣,頭天晚上先把桃子摘下來,凌晨1點鐘就得送到批發市場上。晚了就不好賣,遇到賣不了的時候只好落價賣。賣完桃子又要趕回園子摘桃,晚上10點鐘才能吃上飯,沒工夫睡覺只能瞅空兒閉閉眼。”張群成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摘下來的桃子全部送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銷售。“早上5點鐘天亮了再起來摘桃也不晚,隨摘隨送,桃子顏色鮮亮,每斤比市場價高1元。”張群成算了一筆賬:過去忙一年,1畝桃純收入也就是兩三千元;現在輕省了,每畝純收入至少在1萬元以上,好的能達到兩三萬元。
效益的提高來自品牌建設。近年來,西營村成立了金果豐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實行訂單生產,統一收購,統一分級,統一包裝,統一品牌銷售。在合作社450平方米寬敞的包裝車間里,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在稱重、分級后,一個一個套上防護網袋,分類包裝,無論禮品盒還是航空運輸紙箱上,“甜。那溪”的商標都赫然入目。在包裝車間旁邊,是新建的400立方米冷庫,用于采后打冷處理和臨時貯存。
“超市的要求高,價格高,銷售量也十分驚人。”合作社理事長張海河告訴記者,自己曾專門到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看過,剛進去的時候貨架上擺滿了大桃,等轉上一圈回來就全沒了。目前,合作社已經與沃爾瑪、永輝、物美等連鎖大賣場簽訂了直接入市協議,西營村90%以上的大桃通過合作社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中高端市場;同時,積極開辟禮品市場,現已與30多家單位建立了固定的銷售聯系。
每個農戶都有1個編碼,每個桃子都能追溯到戶
在合作社的包裝車間一角,記者看到一摞摞整齊碼放的標簽,上面除了“有機”、“富硒”的字樣,每沓都標有不同的數字。“全村200多戶果農,每1戶都有自己的編號,每次送過來的大桃,都要貼上這樣的標簽,才能進行分級、包裝。”張海河告訴記者,有了這個標簽,不管哪個大桃出了問題,都能追溯到戶。
據了解,西營村的統一服務并不是大包大攬。“像是疏花、疏果這樣的精細活兒,用工多,請人不劃算還容易窩工,仍舊是1家1戶自己做。”王忠介紹說,為了提高果農的技術水平,村里先后邀請平谷區果品辦公室技術人員給全村果農開展技術培訓10多場,培訓的內容涉及病蟲害綜合防控、有機栽培、疏芽、整形修剪、鋪地膜、鋪反光板等。
2010年,金果豐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申請了大桃有機認證,依據大桃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和有機產品標準,制定了有機操作規程,全面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經過3年的發展,目前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產資料購進和使用檔案、田間管理檔案、技術培訓檔案、產品登記檔案、資金管理報賬以及定期督查等制度。
“從分散的1家1戶經營走向大戶式的、合作式的、公司式的規模經營是1個方向,銷售和產品結構都有相應的特點,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平谷區果品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張文忠認為,西營村的標準園創建,無論在標準化技術應用、“六統一”管理方式還是合作社銷售模式上,都對平谷大桃的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為發揮示范園的帶動作用,平谷區果品辦公室先后3次組織各鄉、鎮、村負責人180人次到西營村觀摩學習,帶動全區桃園推廣黑地膜、吊枝2項技術5000畝,鋪設反光膜達600畝。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