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出口蘋果已11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開始出口蘋果是1895年,當時青森縣向我國的清朝出口蘋果。近幾年,隨著日本蘋果總產量的提高,國內的供給超過了需求,所以只得向海外出口蘋果。日本出口蘋果,可以穩定國內的蘋果市場價格,獲取外匯。因此過去和現在,日本一直都在擴大蘋果的出口。
1 日本蘋果出口的現狀
1.1 蘋果出口的份額和不同國家進口量的變化
根據日本財務部和農林水產部統計的數據,2009年日本蔬菜和鮮果等農產品的出口總額為12億人民幣(下同),其中果品的出口額為6億元,占農產品出口的50%,蘋果為4.1億元,占農產品出口的33%,梨為5000萬元,占4.1%,葡萄為3850萬元,占2.8%,桃為3850萬元,占2.8%;蔬菜為1.9億元,占農產品出口的14.9%,其中家山芋為1.4億元,占10.9%,草莓1540萬元,占1%,其他農產品出口為4.5億元,占35.7%。
蘋果出口的地區以臺灣為主,出口臺灣蘋果占出口量的90%以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分別為中國香港和大陸、泰國等。近幾年,向香港的出口量顯著增加。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大陸的窗口,也是東南亞國家的集結點,拓展香港貿易渠道,等于打開了大陸和東南亞國家的大門。
近4年,日本蘋果的出口量超過2萬噸。2007年達到峰值為25500噸,2009年回落到23600噸,其中青森縣出口的蘋果約為21000噸(見表1)。
表1 日本蘋果出口量年變化情況
按2009年蘋果出口的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口臺灣的蘋果價格為每噸2萬元人民幣(下同),合每千克20元,出口香港的蘋果為每噸3萬元,出口中國大陸為每噸3.8萬元,出口泰國、俄羅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為每噸2.1萬元~4.4萬元。日本蘋果的出口價格在每千克20~79元,出口臺灣的數量最多,所以價格最低(每千克20元),出口歐盟數量最少,價格最高(每千克79元)。
1.2 出口的品種
從出口蘋果品種來看,中國等新興市場國,由于購買日本蘋果是探親訪友用,所以喜歡大果的“世界一”、“陸奧”等品種。在臺灣不套袋的“富士”和“王林”等品種由于品質和風味好,人氣高,所以已經作為一般消費而普及,“金星”品種在亞洲國家占有3%~17%的比率。
今后在海外市場上要實行差別化銷售戰略,在不同國家重視以品種形成市場,在提高消費者認知度的同時,進行試食消費宣傳,促進以“富士”品種為一般消費而普及,從而擴大蘋果的出口量。
2 日本蘋果出口需研究的課題
2.1 新興市場國偏重對“世界一”等大果型品種的需求
從2010年中國經銷商討論會了解到:許多消費者需要單果質量455克左右的每箱11個果實的“世界一”品種。由于“世界一”、“陸奧”等大果型蘋果品種難栽培,栽培時也費工,所以生產者不愿種植,造成了市場缺貨的狀況。
2.2 多個出口國市場的開拓
目前日本主要的出口市場是臺灣,臺灣對日本蘋果的桃小食心蟲是作為檢疫對象的。如果第2次發現此蟲,將停止對日本全國的蘋果進口。由于出口臺灣的2萬噸蘋果是日本國內市場多出的,一旦臺灣市場低迷,將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開辟和擴大新的市場是當前緊迫的課題。
2.3 確保有信譽的進口商
由于海外和日本的商業習慣不一樣,資金回收也有一些風險,在海外由于信息不靈,找一個有商業信譽的合作者更難。因此確保有信譽的進口商也是課題之一。
2.4 日元升值與國際價格競爭
現在日元升值給蘋果出口增加了困難。在臺灣日本蘋果與只有日本蘋果價格1/3的美國蘋果、韓國蘋果競爭,這也是令人頭痛的事情。為了提高蘋果的競爭力,減少生產和流通的成本是理所當然的,但打低價格戰不是好策略,依據合算的價格提高蘋果的風味、品質、安全性、放心力等價值效應和品牌效應,才是銷售的主要策略。
2.5 提高認知度
在臺灣一提到日本的蘋果,就會說青森蘋果,顯然青森蘋果在臺灣知名度高,而在其他國家知名度低。日本也應該開展一系列活動,提高青森蘋果的認知度。
2.6 品質管理等
蘋果是生鮮果實,在流通階段需要冷鏈系統的支持,否則商品性就會下降。臺灣的冷鏈系統不成問題,但新興市場國的地區都具備嗎?在日本國內果品運輸時粗暴地扔箱搬運也會損害果實的商品性。向臺灣出口的蘋果,由于不透氣的包裝容器易發生二氧化碳障害,所以選擇包裝容器時應注意。大果品種(如世界一、陸奧)在流通過程中易發生苦痘病,因此在栽培大果品種時需按要求噴布鈣肥,保證在流通過程中不發生缺鈣。這些都是保證果實品質不可缺少的措施。
3 擴大出口的戰略
3.1 出口對象國和地區
出口地區包括以前已經出口的歐盟和中東,重視擴大亞洲的出口。出口對象國需注意的事項:(1)富裕階層人數多;(2)檢疫上病蟲害種類少;(3)關注金融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這是有希望的市場;(4)政局穩定。
作為擴大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也稱“基本對象國和地區”,其國家和地區如下:(1)東亞:中國大陸、香港、臺灣;(2)東南亞: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作為補充出口市場的輔助對象國和地區如下:俄羅斯、美國、中東、歐盟。
3.2 農產品出口的種類
青森縣農產品出口的種類主要有如下5種:蘋果、家山芋、扇貝、大米、蘋果汁。其中蘋果占主導地位,也是出口的核心。這是因為青森縣蘋果品質好,是當地的名產,蘋果汁也出口,現在開始生產蘋果原汁和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的綠色果汁。
3.3 市場開拓方法
海外市場不是一下子就開拓出來的。要根據出口對象國的狀況和產品需要,一步一步開展出口促進活動。
(1)匯集想出口產品的生產者、經銷商的意見,對出口對象國的進口制度進行事先調查;(2)現場聯系合作者;(3)在有合作者的基礎上確定出口途徑;(4)在確定了出口途徑的地區(主要的食品消費城市),開展宣傳活動和商談會,將產品滲透到消費者心里,擴大出口規模;(5)在有一定出口規模之后,將產品的消費主體轉移到民間。
3.4 具體戰術
3.4.1 擴大銷路 根據典型食品出口城市的宣傳和商談會情況,尋找新的合作者,在產地開展國際招商會尋找更多的經銷商。
3.4.2 強化出口體制 培養和靈活運用能夠協調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協調人,同時培養知道海外商業習慣、具備貿易知識和技術的出口商。今后重點開拓東南亞市場,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將大道和小道結合起來,要探討像美國華盛頓那樣開展促銷活動的投產比問題。
3.4.3 強化商品性 要基于GAP.HACCP.ISO等世界標準,開展農產品生產,讓消費者放心。在商品的命名上要下功夫,如蘋果“富士”的名字就起得很好。
3.4.4 提高認知度,創造名牌 在超市開展試吃等銷售活動,和旅游部門一起將青森蘋果的各種故事宣傳開來,在商品上標明名牌產品的圖案,通過一系列的“形象創造”來提高產品的認知度。
蘋果在歐洲和美國,從苗木生產者到種植者再到商品流通者,已形成了具有專業團隊的完善產業鏈,這種“俱樂部”制取得了成功,帶來了高附加值和產品名牌化,值得借鑒。
3.5 出口的目標
到2013年,青森縣農林水產品全部出口額將從現在的11.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6.2億元,其中蘋果的出口量將達到27100噸,出口額達到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