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望城區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布局出發,利用人均建設用地核算方法,計算得出規劃期末望城區各鄉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理論潛力值,為未來望城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及政策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整治潛力;人均建設用地核算;用地現狀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0-0062-0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項建設需要占用了大量的農村集體土地,使得中國耕地數量大大減少,也使得建設用地需求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鄉用地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已成為土地利用規劃的重點,如何將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相結合、統籌城鄉發展,已成為新時期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1]。農村居民點整理是通過村莊改造、歸并和再利用,使農村建設逐步集中、集約,提高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強度,促進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學化,使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土地利用率[2]。農村居民點整治是通過改變農村居民點用地閑置、低效利用現狀,有效增加耕地及其他農用地面積、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優化城鄉用地布局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3]。
一、研究區概況
1.自然地理條件。望城區地處湘中東北部,湘江下游兩岸,瀕臨洞庭湖區,隸屬省會長沙,是長沙市新成立的第六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5′~113°02′和北緯27°58′~28°33′之間。東北與長沙市岳麓區、開福區、長沙縣交界,南抵湘潭縣,西接寧鄉縣,北連湘陰、汨羅。全區在2008年行政區劃調整后,土地總面積為90 830.9公頃。
望城區整個地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東北部群山綿亙,區域內崗地面積較大;西北部為濱湖沖積平原區,土地平曠,渠溝縱橫;中部多為丘陵崗地。
2.經濟社會條件。望城區地處長江產業開發帶的腹地和湖南省“一點一線”的戰略區位,區位優勢突出,被譽為“長沙市的后花園”。隨著長沙市逐步走向特大城市,經濟規模不斷增大,勢必對望城縣產生良好的輻射作用。2009年,全區財政收入達15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35.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 343元。
二、用地現狀分析
1.土地利用布局。受經濟發展格局和土地資源稟賦基礎的影響,望城縣各類土地呈不均分布。城鎮工礦建設用地集中分布在靠近長沙市的幾個鄉鎮。其中鎮建設用在縣城高塘嶺、星城鎮、黃金鄉等,三個鄉鎮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 824.94公頃,占全縣城鎮建設用地的73.5%;耕地主要分別在縣域西北部地勢較平坦的烏山、格塘、喬口、茶亭等鄉鎮;未利用土地中水域面積為5 890.4公頃,占未利用土地的72.86%,主要為湘江水面,未利用土地中可作為補充耕地后備資源的草地面積較小,且在各鄉鎮均有零散分布,集中規模開發可行性小。
2.土地利用問題。(1)重用輕養,耕地質量下降。傳統耕作方法在全區范圍依然普遍存在,受長期形成的靠天吃飯的觀念影響,加上農業種植效益低下,農戶自身對農地投入不高,僅僅依賴政府財政投資,使得耕地質量和生產力有所下降,不少地區存在著撂荒的現象。(2)城鄉建設用地缺乏統籌利用,土地規劃制定不合理。城鄉社會制度和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決定了望城縣存在著城鄉建設用地“二元結構”突出,城鄉土地利用缺乏互動,農村居民點用地并沒有隨著城鎮工礦建設用地的增加而減少,不利于全縣建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加之,地方政府對于地區發展前瞻性不夠,土地利用未能做到科學合理規劃,造成不少地方出現項目建設用地緊缺和集體土地空置難以流轉的矛盾局面。(3)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2004年全省閑置土地調查中,望城縣尚有閑置建設用地268.5公頃,全縣城鎮工礦建設用地單位GDP產出為25.15萬元/公頃,雖在全省居于領先水平,但仍低于國內發達地區的水平。人均農村人口居民點建設用地為244.14平方米,遠高于國標(GB50188-93)150平方米/人的規劃上限。
三、望城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研究
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主要包括增加耕地及其他農業用地數量、農村聚落優化的潛力、改善生態環境的潛力、土地增值的潛力四個方面。本文主要研究農村居民點整理增加的凈耕地面積。
1.研究方法。本文對望城區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計算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核算方法。依據國家規定的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在預期規劃期末的人口數量的基礎上,計算得到理論上農村居民點的用地面積,并將其與現狀居民點用地的面積計算差值得到整理可獲得的潛力面積[4]。
2.農村居民點人口的確定。結合望城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專題研究(2005—2020年),建立人口預測模型測算2020年的農村人口:
Qt=Q。(1+r)t±△Q
式中,Qt為規劃年農村人口總數,Q0為基期年農村人口總數,r為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t為規劃期,△Q為人口機械變動量。
3.農村居民點人均標準。望城區各鄉鎮2008年現狀人均居民點差別較大,但有11個鎮街均超過了150m2的標準,根據《村鎮規劃標準》(GB50188—93)的規定,規劃期末人均標準(見表2):
4.農村居民點潛力預測。在人口預測模型計算的基礎上,結合望城區2020年各鄉鎮規劃城市化率,可以計算出2020年望城各鄉鎮農村人口數量。
根據人均建設用地標準化:
Mi=M現狀i—M標準i
式中,Mi代表i單元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面積;M現狀i代表i單元農村居民點現狀面積;M標準i代表i單元農村居民點標準面積。
最終可以計算得出2020年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6 054.01hm2。全區各鄉鎮潛力值(見下頁表3):
四、結論
1.人均居民點用地超標,理論潛力巨大。望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面廣量大,各鄉鎮人均用地都嚴重超標,具有很大的整理潛力。經測算,望城區至2020年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值達6 054.01hm2,占現狀農村居民點用地的68.8%。
2.因地制宜,科學合理推進農村居民點整理。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合理可行的整理模式;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劃,嘗試開展掛鉤指標異地市場化調劑[5];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多渠道多方面籌措資金;注意尊重農民意愿,切實保護農民權益,提高農民參與整治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孔雪松,劉艷芳,等.基于農戶意愿的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與優化[J].農業工程學報,2010,(8):296-301.
[2] 嚴金明,鐘金發,池國仁,等.土地整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3] 鞠軍,王佳潔.農村居民點整理研究文獻綜述[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0,(3):138-141.
[4] 呂沛璐.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2-33.
[5]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9):53-58.
Study on the Potential of Rural Residential Renovation Theory of Wangcheng County
YU Zhi-biao,DUAN Jian-n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From the urban land utilization,land use layout of Wangcheng,use construction land per capita accounting method,calculated at the city planning at the end of each villages and town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value theory,for the future of Wangche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policy formula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remediation potential;construction land per capita accounting;current land use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