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企業由于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鑒于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以及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激烈的競爭中,現代企業應構建以內部審計為基礎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現代企業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0-0092-02
一、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相關理論
1.風險及風險管理的界定。風險管理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控制和處理的主動作為。它要求人們研究風險發生和變化規律,估算風險對社會經濟生活可能造成損害的程度,并選擇有效的手段以及最小的成本代價,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它圍繞企業分析、評估、應對風險的能力及其管理過程,以幫助企業成功化解風險、甚至將風險轉化為機會、目標。因此,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過程,包括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等環節;其目標在于控制和減少損失,提高有關單位或個人的經濟利益或社會效果;風險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
2.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1)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風險正逐漸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風險管理便成了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風險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全員參與的工作,內部審計也是這一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在企業組織結構中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使內部審計發揮的作用是企業其他部門無法替代的。美國COSO委員會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ERM)框架”中指出:內部審計人員在企業風險管理的監控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一職責是其日常職責的一部分,他們可能通過管理者對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控、檢查、評估、報告和提出改進建議來幫助管理者和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履行其職責,而具體到風險管理的每一步驟,會發現處處都少不了內部審計的身影。(2)風險管理主導內部審計的變化。風險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而風險管理方法也隨之不斷更新。內部審計盡管在企業風險管理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但其職能定位限制了其不能成為風險管理的主導者。因為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系統中主要承擔評估和建議職能,即使參與風險管理方法和政策的制定過程,也只能是配合企業專業的風險管理部門,或是向其提出參考意見。這樣,風險管理政策的變化一般會發生在內部審計技術變化和更新的前面,也就是說,風險管理的變化會主導著內部審計的變化。譬如,內部審計之所以參與到企業風險管理中,并與之互相交叉融合,一方面是自身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積極探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風險管理正需要內部審計這一評估部門對企業整個風險管理系統的有效性加以監控,是應風險管理需要而產生的。
當然,隨著內部審計職能范圍的擴充和強化,內部審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過來影響風險管理體系的改變,但在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內,這一反作用還將只會處于從屬地位。
二、中國企業開展以內部審計為基礎的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1.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內部審計是一種集查錯防弊以及增加企業價值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這種綜合性決定了對內部審計人員復合型的高素質要求,不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財務會計、審計知識,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具備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技術、信息等多個學科方面的知識,因此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配備人員的知識結構就成了內部審計是否有足夠勝任能力的基本條件。郭化林等(2009)對中國一定范圍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從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背景上看,有71%以上是財務會計和審計專業的,法律、統計、金融以及企業管理專業占14%,機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的各占4%。另外,對部分企業的一次調查也顯示了同樣的規律,有78.9%的內部審計人員是財務會計審計以及財務管理專業的。兩個小范圍的調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結論:中國目前內部審計人員大多都是財務會計審計專業出身,外專業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較少,這樣勢必無法適應財務審計之外的其他審計類型。
2.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據有關調查,有18.29%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在風險管理中不發揮任何作用,少數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會采取措施提醒管理層關注風險管理并建立了風險管理機構。當企業不存在風險管理機構時,有40.24%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會提醒董事會關注風險管理,從而建立風險管理機構;24.39%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會管理或共同管理風險管理活動;20.73%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會對風險管理人員進行培訓;8.54%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設定了企業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8.54%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監督風險管理活動。大部分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認為,內部審計應在風險管理中扮演一定角色,而仍有4.88%的被調查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認為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沒有角色。
這說明少數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管理還不甚了解,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尚未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這是內部審計未能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
3.風險管理方法落后。雖然《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能夠對中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一定指導,但是該規定的內容較泛,缺乏具體業務操作的指導,因此目前中國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方法技術較為簡單、落后。首先,在審計項目的選擇上有很大盲目性。中國企業內部審計選擇項目時,管理層的要求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些甚至完全被動接受管理層的指示和安排。在調查中顯示,有20.5%的企業內部審計完全是出于企業領導臨時交辦的,而25.7%的企業根據領導交辦和企業生產經營計劃制定兩種并重的方法。其次,在審計技術和方式上比較落后。西方內部審計人員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技術已經比較普遍,而中國在這方面還不夠成熟。郭化林(2009)等的調查顯示,有61%的內部審計人員不能或不完全能夠應用計算機開展審計工作。并且極少數的被調查單位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進行風險管理,企業還是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中國風險管理方法相對比較落后。
風險管理方法的落后源于缺乏成熟的理論指導,而落后的風險管理方法直接導致企業不能恰當地預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和應對風險,進而影響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構建以內部審計為基礎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1.轉變企業觀念,提高企業風險意識,將風險管理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首先要求企業管理層要徹底轉變觀念、增強風險意識、把風險管理審計擺在重要位置上,正確合理地處理風險與效益的關系,把企業長遠利益作為企業的根本目標,與此同時審計人員也要轉變觀念,盡快實現從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管理審計轉變,突出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要監督企業各職能部門認真貫徹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切實規范操作程序,防止操作過程中人為造成的風險;另一方面要認真落實風險管理審計提出的整改意見,克服專業管理部門的偏見,使風險管理審計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2.重視風險管理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完善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明確風險的承擔主體,整合現有的風險管理部門,形成由最高管理層直接負責的、系統的、全面的風險管理系統,另外,企業要在充分利用內部的風險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外腦”即利用企業外部的風險管理咨詢公司專家的才能智慧,進行有效的企業風險管理。這就為審計人員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提供明確的審計對象,使審計人員能夠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審計計劃,節約了審計時間,提高了審計效率。
3.中國要加強對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重視程度。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企業資本迅速積累,企業規模日益擴大,外部競爭日益激烈,能否有效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與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取得成功息息相關。因此,不僅要求企業管理層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組織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培養專門的風險管理人員。同時,還要求中國政府盡快出臺與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相關的比較完備的政策、法律法規,以規范、制約和保障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工作,使其有效開展。
4.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審計人才。企業風險來自各方面,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受眾多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這就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要求審計人員不僅僅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還要是一名優秀的審計人員,既要掌握了解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運作狀況,又要關心企業外部環境的變遷、市場經濟的趨勢、行業的特點和技術的發展等等。
這種多才多能的審計人員屈指可數,各單位領導應該花大力氣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審計人員,為開展風險管理審計奠定基礎,一方面,可以選拔優秀審計人才出國進修現代風險管理審計技術,將國外的優良的審計技術和經驗引入中國的風險管理審計的實踐應用中;另一方面,對現有的風險管理審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讓他們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同時,也要注意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5.企業風險管理審計要做到經常化、制度化。風險是隨時隨地都會發生的,而且是不斷變化的,妄想一次、兩次風險管理審計就能解決根本問題是荒謬的、不現實的,因此風險管理審計必須做到經常化,要周期性地或不定期地開展全面的風險審查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對重點風險點及時開展專項風險審計,尤其是對內部控制制度評價中發現的重大失控點,應予以高度的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減少或者消除風險點和失控點。
風險管理審計還應當做到制度化,因為風險管理審計是強化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業決策人或者企業管理層人員應對風險管理審計的范圍、內容、方法及審計結果的利用等做出明確的規定,將其納入內部控制制度,強制各部門執行,達到消除、防范風險的目的。來自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相關信息必須以一定的格式和時間間隔進行確認、捕捉和傳遞,以保證企業的員工能夠執行各自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田軍霞.淺談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中的作用與審計內容[J].時代金融,2010,(10).
[2] 陳智.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運用[J].財會月刊,2010,(12).
[3] 朱湘億.論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J].管理世界,2009,(4).
[4] 于玉林.內部審計在企業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中的作用[J].審計月刊,2008,(7).[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