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處于先導性、基礎性、支柱性產業的地位。近年來,懷化市房地產發展速度較快,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但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房價上漲過快、供應結構不合理、市場監管不力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對懷化市房地產市場投資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懷化市;房地產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0-0148-03
自1998年,中國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以來,房地產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幾年來,懷化市房地產發展迅速,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隨著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湘西地區開發”戰略、懷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構筑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戰略、“大懷化發展”戰略及近期國務院出臺的《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等重大戰略、規劃的逐步實施,懷化市房地產將迎來投資發展的高潮期,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
一、懷化市房地產發展現狀
1.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懷化市房地產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2005年以來,懷化市房地產正式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逐年增大。雖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定影響,但房地產投資仍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2006年、2009年、2010年房地產投資額分別達到12.5億、33.29億、44.73億,增長率分別為38.5%、57.5%、34.4%。同時,房地產的發展有力推動了懷化市城市建設步伐,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城鎮化率由2005年的25.5%提升至2010年的36.1%。
2.商品房銷售持續增長。近年來,隨著懷化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擴容提質進程的加快,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釋放,推動了懷化市房地產的投資發展,商品房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且商品房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局面。據統計,2010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積達672.62萬m2,房屋竣工面積180.14萬m2,同比分別增長36.3%、73.3%;銷售面積402.86萬m2,同比增長66.46%,銷售金額72.86億元,同比增長123.91%。保障房建設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廉租住房91.03萬m2,累計解決廉租住房保障戶28 744戶。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大幅改善。目前,懷化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增加到33.5m2,高出全省人均住房面積3.4m2。
3.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十一五”以來,在國家“把住宅建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政策驅動下,懷化市房地產發展提速,并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同時,房地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金融、建筑建材、機械、家電、家具、五金、裝飾、商貿、物流等多個相關產業和行業的發展。據統計,2010年懷化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4.73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1.71%和GDP總量的6.63%,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4.5%,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值63.34億元,拉動GDP增長2個百分點以上。此外,房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對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保持經濟穩步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4.房地產市場服務體系初步建立。(1)房地產開發企業快速增加。2005年以來,懷化市房地產開發企業逐年增加,現已達到179家,企業數量的增加及規模的不斷擴大,有效促進了房地產開發市場的發展和規范。(2)中介服務企業穩步發展。資產評估、咨詢、經紀代理等中介服務企業發展較快,現已發展到42家,房地產一、二級市場初步建立。(3)物業服務不斷完善。全市物業服務企業由2005年的32家發展到現在的102家,物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二、懷化市房地產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房價上漲過快。隨著懷化市房地產投資開發的持續升溫,房價在不斷攀升。房價上漲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行業成本上升,主要是:勞動力、建筑材料成本和拆遷成本增加。(2)土地成本上升。(3)房屋建筑檔次的提升。據統計,2010年懷化城區商品房住宅均價為1 976元/m2,增長13.82%,其中高層住宅均價為2 255元/m2、多層為1 883元/m2。如以懷化城區居民單戶(按3人計算)年可支配收入為3.7左右,購買一套房(按100m2,1 976元/m2計算)在20萬左右,房價收入比約為5.4,處于合理房價收入比4~6的臨界點附近,而實際上城區局部房價收入比已超出了合理范圍,大多居民購房壓力較大,同時,超前消費現象也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產的投資發展。
2.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不合理。(1)商品房供應結構失衡。第一,住宅與非住宅的結構比例失調。非住宅過剩,空置率較高,特別是商業用房(專業市場同質化嚴重)總量上嚴重過剩。第二,高檔住宅、別墅供給量較大,普通商品住宅供給量小,且商品住宅開發戶型偏大。第三,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相對不足。(2)二手房市場發展緩慢、交投不活躍。(3)房屋租賃市場不完善,居民主要是通過購買商品房解決居住問題。
3.房地產企業整體實力弱。目前,懷化市有房地產企業179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1家、二級資質12家、三級資質118家、四級資質48家。企業數量較多,資質水平偏低,處于“小、散、弱”的發展水平,且企業自有資金少,主要依賴于銀行貸款,市場抗風險能力不強。
4.房地產市場缺少有效監管。懷化市房地產市場借資質開發、無資質開發、私下開發等非法開發、變相開發的現象較多,缺少有效監管和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這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公平競爭,房地產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
5.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劇。房地產業屬資金密集型產業,資金需求量大。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房地產業的調控力度,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各商業銀行提高了房地產放貸門檻,使得懷化市房地產企業通過銀行融資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部分企業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民間融資現象較多。同時,貸款利率的提高,也增加了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和經營風險,這無疑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風險和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
三、引導懷化市房地產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市場調控,抑制房價過快上漲。(1)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從房地產市場經營者向監管者轉變。(2)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管理、完善土地收購儲備供應制度,合理調控土地供給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主要包括:第一,完善城市建設規劃,合理、節約使用土地資源,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第二,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場配套。包括: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土地中介服務市場、土地開發市場等。第三,合理規劃各類房地產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保證土地使用結構的合理性。第四,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堅決抑制居住用地出讓價格非理性上漲和過快上漲。第五,加強土地出讓的動態管理,加大土地執法力度。(3)簡化房地產開發項目審批手續、費用,降低建設成本。(4)加強房地產市場價格監管,打擊哄抬房價、價格欺詐等非法牟利行為,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2.優化商品房供應結構,引導合理消費。(1)嚴格控制住宅與非住宅項目開發的建設比例,盤活和消化非住宅項目存量。(2)重點發展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3)倡導正確、健康的消費、投資理念,引導居民梯度消費、理性購房。(4)加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投入建設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給,充分滿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5)進一步完善房地產二、三級市場。繼續完善住房一級市場,搞活住房二、三級市場和租賃市場,發揮存量和增量住房聯動效應,刺激和擴大居民住房的有效需求。
3.強化市場競爭,提升房地產企業整體競爭力。(1)進一步開放房地產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強化市場競爭,實行優勝劣汰,優化房地產企業結構。(2)鼓勵房地產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和重組等方式,提高資質水平和綜合實力,走集團化、規模化發展道路。(3)加強行業協會指導。積極發展房地產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和應對房地產形勢變化的能力。(4)以地方政府為主導,搭建銀企溝通平臺,協調解決房地產企業融資問題。
4.加強房地產信貸管理,防范信貸風險。(1)商業銀行要重點加強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的跟蹤管理,防范信貸風險。(2)實行差別化信貸政策。(3)進一步優化房地產信貸結構,加大對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等“民生工程”的信貸支持力度。(4)完善個人和企業住房貸款信用體系,從源頭上控制信貸風險。(5)提高預警能力。商業銀行要廣泛搜集房地產市場信息,建立動態的統計、分析、監控體系,重視房地產市場研究,及時規避風險。
5.加強房地產市場規范和監管力度。(1)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和預警體系。各職能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市場動態監控,適時調整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手段,使房地產市場供求總量保持平衡。(2)加強對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管理和引導,努力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3)加大規范房地產市場的力度,打擊非法違規開發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公平,同時要整合監管資源,避免多頭執法。(4)加強房地產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懲戒市場失信主體,促進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張永春.中國西部地區房地產投資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10).
[2] 張志新.房地產發展問題及對策[J].中國房地信息,2010,(4).
[3] 白志紅.中國房地產業出現的問題分析及建議對策研究[J].科學之友,2010,(7).
[4] 董藩,劉正山.新編房地產投資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2-3.[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