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的連續下滑已傷及中小出口企業的生存。
2012年可以稱為是“快速多變”的一年。當前的世界經濟,特別是在美國及歐洲經濟形勢極為不確定的情形下,世界經濟處于多變之中,受此影響中國的經濟形勢也在發生“意料之外”的急速變化。
曾拉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出現走弱趨勢,進入下半年這種趨勢愈加明顯,特別是被寄予厚望的出口,自進入7、8月份連續出現下滑。
據9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進出口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出口1769.4億美元,僅增長1%;貿易順差251.5億美元,收窄16.8%。8月份,進出口總值3292.9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為增長0.2%。其中,出口同比增速由7月的1%小幅升至2.7%,進口同比增速從7月的4.7%降至-2.6%,是今年1月份之后首次出現負增長。
數字進一步顯示,1-8月累計出口同比增長7.1%,進口增長5.1%,均比1-7月回落,顯示外貿增速繼續下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基于此,今后幾個月的外需可能比前8個月更為疲軟。
政策為出口保駕護航
8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了《關于促進穩定外貿增長若干意見》(下文稱《意見》)提出八項穩定外貿增長的舉措,包括:加快出口退稅、確保準確及時退稅;擴大融資規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通關成本;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出口企業的合法權益;積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優化外貿國際市場布局,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優化外貿國內區域布局,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
《意見》是在溫家寶總理8月24日至25日到廣東省廣州、佛山、東莞等地調研后有針對性的做出的政策安排。溫家寶總理視察后指出,下半年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不利因素依然較多,穩增長的難度仍較大。當前要高度重視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推動出口穩定增長。
優化貿易結構、著重“兩個布局”是《意見》的一大亮點。《意見》明確指出,一方面,優化外貿國際市場布局,支持企業開拓非洲、拉美、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一方面優化外貿國內區域布局,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推動邊境省區發展對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
同時,《意見》著重提出,要增加進口,促進貿易平衡。重點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分析人士指出,擴大進口方面,也應該加大出口退稅力度,同時降低進口稅率特別是消費品進口稅率。
據知情人士透露,《意見》出臺后,有關部門將根據意見,在出口退稅、金融、出口信保等方面出臺更細化的措施。為保外貿目標的實現,接下來的月份,促外貿的各項措施會進入密集的落實期。
自進入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日漸深入,對此,政府層面也早有準備及應對措施。上半年商務部印發了的外貿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關于外貿專項五年規劃——《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15年達到約4.8萬億美元。《規劃》將遵循“積極穩妥,留有余地”的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解讀《規劃》時表示,《規劃》的制定體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背景:一是充分考慮到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的時間,目前的數據顯示,歐債危機的負面作用會持續到2018-2020年,因此外部需求環境不理想;二是考慮到擴內需戰略,但外需作為重要的經濟動力和提供時間緩沖國內改革的壓力依然是重要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10%左右的增長目標。
今年是考驗中國出口的一年,也是考驗中國企業生存力的一年。“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9月份才是外貿最困難的時期,如果歐債危機9月份有緩和跡象,又趕上圣誕節前訂單高潮,10月份將有可能是外貿拐點,但即使遇到拐點,所剩的兩個月也難以支持13%~14%以上的增長,如此算來,年初制定的全年外貿增長10%的目標難以實現。”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講到。
企業出口路徑的調整
作為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從8月就開始走訪調研以出口為主的南方企業,此行共走訪了50多家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的沿海中小企業中,調研后,他指出對于當前克服外需壓力做得比較好的措施包括: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以及出口轉內銷。
9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通報2012年1-8月我國商務運行情況時介紹到,1-8月,中美貿易增長9.6%,中歐貿易下降1.9%,中日貿易下降1.4%。
他介紹到,從數據上看,中國與新興市場貿易保持平穩增長。1-8月,與東盟貿易增長7.7%,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總額分別增長14.9%和6.3%;中美貿易增長9.6%。此外,數據還顯示,機電產品穩重趨升。1-8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488.4億美元,增長8.3%,高出同期外貿出口總體增速1.2個百分點。
上述宏觀數據得到了地方數據的支持。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浙江省家電、家具、燈具等中端制造業產品出口表現相對較好。在主要出口市場方面,對美國、東盟和俄羅斯增長較快。作為浙江省外貿進出口“主力軍”的民營企業,今年前8個月實現進出口1155.7億美元,同比增長5.1%,占了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6%。
觀察浙江省寧波市的出口這個特點更為顯著。今年1—8月,寧波對東盟出口26.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2%;對非洲出口2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2%;對“金磚國家”(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出口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其中,對俄貿易占首位,總額達12.1億美元,增長8.2%;對拉丁美洲出口37億美元,增長6.5%;對泰國貿易額12.4億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9.3%。與傳統市場相比,新興市場貿易總額占比雖然較小,但出口企業轉戰新興地區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溫州的出口也出現同樣的趨勢。據統計,上半年,溫州市緊固件出口值1578.03萬美元,增長3.05%。主要出口至美國、印尼、韓國和印度。其中,對美國緊固件出口值164.85萬美元,同比增長2.57%;對印尼緊固件出口值143.98萬美元,同比增長232.83%;對韓國緊固件出口值126.66萬美元;對印度緊固件出口值111.26萬美元,同比增長3.35%。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速融合的今天,利用區域合作的平臺,利用地緣經濟的聯系都業已成為中國出口的路徑選擇。
9月21日,中國-東盟博覽在廣西開幕,屈指算來,中國東盟自貿區已走過建設10年發展歷程,10年的貿易合作,為各國帶來巨大利潤。據統計,10年來,中國與東盟貿易額2002年為547.67億美元,2011年則達到創紀錄的3628.5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5.6倍。2011年,中國連續第三年成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在歐美需求疲軟日益削減的情形下,今年1至8月,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仍然保持著7.7%的增速,這種勢頭已將中國出口布局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