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資本市場走勢不佳,但我國資本市場多層次指數體系架構已經成型。
美國有“道瓊斯指數”,日本有“日經指數”,發展日新月異的中國資本市場“指數”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說到股市指數,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美國道瓊斯指數。這個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指數已經運行了116年,而且發展成一個興旺的指數家族,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乃至美國經濟的一個圖騰。
“指數化投資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我們會從市場研究、產品設計、投資者交易機制各方面推動整個市場的指數化投資發展。”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林凡表示,深交所下一步在推動基金創新和指數化發展方面展開的思路,包括進一步大力發展深交所多層次、多產品的資本市場,豐富指數體系,凸顯深圳市場特色等等。
指數化投資的趨勢
“我們關注到,這幾十年整個指數化投資有兩大比較突出的趨勢。”林凡對國內外指數化投資最近發展趨勢做出了總結,即規模持續增長和指數化投資應用范圍的拓展兩大特點。在規模方面,以ETF為例,目前全球的ETF已經有3200多家,資產規模1.5萬億,2012年較2000年資產規模增長了19倍。其次,在應用范圍方面,指數化投資從股票已經拓展到債券、商品、貨幣、另類投資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ETC、ETN等一些新的指數化投資產品。
多層次指數體系的架構按市場層次可以劃分為:跨市場、單市場、中小板分市場和創業板分市場四種指數系列;按類別可以劃分為:核心指數、規模指數、風格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和綜合指數等指數類別。通過滬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大指數系列,投資者可更好地把握資本市場全貌。
放眼中國市場,雖然整個指數化投資只有十年歷史,但近兩三年來,整個指數化投資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特點,尤其是指數化產品在逆勢中呈現高速增長。同時,國內指數化投資創新比較活躍。“特別是今年跨市場ETF、跨境ETF都成功推出,債券ETF、商品ETF等也在不斷有序推進。很多指數化投資為基金公司的發展和競爭力帶來了新的變化。”林凡稱。
從目前完成募集的跨境ETF情況而言,市場對于此類產品的認可度相對較高,資料顯示,華夏旗下的恒生ETF首募規模逾35億元,以機構客戶為主,易方達旗下的恒生中國企業ETF募資估計20-30億元,兩只基金共計募集逾55億元的資金。
目前整個指數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指數產品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多產品還存在同質化,ETF產品還有一些規模不大,交易不活躍等等。同時,深交所也關注到,目前國內兩家指數公司發布的指數只有幾百條,所以指數編制里面突顯中國市場特色的指數還比較小。另外指數化投資應用領域現在僅僅局限于股票,還有待突破,例如在固定收益、貨幣商品等領域還沒有開拓。
可能吸引增量資金
中國資本市場多層次指數體系架構變得清晰之后,也有利于改變當前指數基金產品的結構。
回顧中國證券市場歷史,中小板綜合指數(399101)于2005年6月8日推出,當日指數以998點開盤,收于1095點,高低落差99點,振幅達10%,而當日的998點也成為中小板綜合指數的歷史性低點。而其后于2006年1月24日推出的中小板成分指數(399005),當日收盤1459點,雖然在一個多月后見到1377點的歷史低點,但也僅比首日收盤點位低6%。因此,創業板指數推出一段時間后,能否成就創業板市場的底部區域,值得期待。
“綜上我們認為,指數化投資在中國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未來我們也會從市場研究、產品設計、投資者交易機制各方面,去推動整個市場的指數化投資的發展。我們也希望指數化投資能為未來整個基金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林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