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業績報喜面僅為49.11%,而虧損面則擴大至14.30%,前者是近8年來的最低值,而后者則是最近3年間的新高。
9月已過,兩市上市公司也紛紛發布今年三季度的業績預告。據統計,在已經發布業績公告中,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個股與同比減少的幾乎各占半壁江山,其中預增、續盈和略增的共106只,預減、續虧、首虧和略減的共110只。
半個月前中報公布結束之時,市場曾一度樂觀預期,上市企業盈利情況或已在二季度見底。然而,從近期陸續公布的三季報業績預告初步觀察,宏觀經濟面的窘迫恐怕仍將繼續拖累上市企業盈利增長。報喜面僅為49.11%,而虧損面則擴大至14.30%,前者是近8年來的最低值,而后者則是最近3年間的新高。
三季報或為8年來最差
每到歲末年初都是上市公司總結業績的時候,尤其是傳統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在公布完三季度業績后,全年的盈利水平也基本確定,年報是報喜還是報憂便可見一斑。在股市處于牛皮市或者牛市中那些業績較好的公司往往很容易走出跨年度行情,進而推動第二年市場掀起一波“業績浪”行情,因為績優牛股在走出跨年度行情后,人們才意識到這類股票往往容易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進而形成一股價值投資熱潮,屆時ST股票就會被市場唾棄(除摘帽概念)。反觀今年,我們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經濟增速下滑”,“CPI,PMI持續回落”,“房地產調控堅定不移”,“穩增長”等等。這些字眼告訴我們,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恐難言樂觀。
與一季度、二季度相比,上市公司的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速明顯放緩。我們認為,由于內外需增速放緩、成本上升、產能過剩等因素持續施壓,再加之去庫存進展緩慢等因素的影響,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恐繼續尋底。鑒于去庫存進展、宏觀調控政策等因素變數仍存,上市公司四季度業績同比增速是否會出現反彈尚不明朗。因此,在以房地產調控為主的大背景下,周期性行業凈利潤下降速度為近年之最,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因為那時我們還有4萬億投資和保障房大規模建設。如今,鋼鐵,水泥等行業虧損嚴重,煤炭行業利潤增速下降,銀行業貸款利息收入下滑預計全行業凈利潤增速將出現下降拐點。
據統計,截至9月17日9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僅492家“預喜”,占比約為51.57%,為近年來低點。具體來看,盡管Wind資訊統計的前三季度業績略增或持續盈利上市公司分別有255家和109家,但預增上市公司僅有106家,遠低于預減公司的156家;而相對于22家上市公司實現扭虧,首虧公司則達91家,另有49家續虧。另外,在954家公布2012年前三季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預增公司占比僅約為11.11%。而據中金公司統計,從2005年至今三季報業績預警情況來看仍是8年以來的最低值,此前業績最差的2009年三季報期間業績預增的占比還在20%以上,其他年份均在30%附近,業績最好的2007年三季報該數值甚至接近50%。
水泥業績下滑慘重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步入調整周期中,對建材等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迅速萎縮。從年初至今,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影響,水泥市場需求增速回落,水泥產品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多家水泥上市公司的業績大幅下滑。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是水泥行業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可能跌破20%,創下2003年1月份起9年半的新低。隨著政策加碼,但隨著發改委累計批復近萬億元的軌道交通與基建項目,預計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有望好轉,甚至反彈,但依然無法掩蓋水泥行業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滑的事實。其中,從水泥企業已經公布的三季度業績預告來看,中期凈利潤虧損近億元的福建水泥預計前三季度虧損不超過2億元,冀東水泥、塔牌集團等最不樂觀的預計,凈利潤同比降幅仍分別可達100%和90%。
鋼鐵業全面預減
曾幾何時,鋼鐵股是大牛市里的五朵金花,更是機構投資者在弱勢下資金避險的主要防御型品種。如今,經濟前景的不明確令很多機構對市場預期仍比較悲觀,導致了權重板塊,尤其鋼鐵股的再度走低。
中報業績整體暴降76.7%的鋼鐵類上市公司所發布的三季報預告繼續散發著令人絕望的氣息。在已發布三季報預告的17家鋼鐵類上市公司中,除表示“預增”的寶鋼股份以及預告“扭虧”的廣日股份外,其余15家鋼鐵類上市公司均預計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不如去年同期,88.23%的預憂率在兩市各行業板塊中高居榜首。
除了預憂率高高在上外,8家公司預虧、47.05%的虧損率也使得鋼鐵板塊成為目前三季報預虧面積最大的行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韶鋼股份屬于續虧性質外,馬鋼股份、安陽鋼鐵等另外7家預虧鋼鐵類公司均是首次虧損,鋼鐵行業景氣度的下滑趨勢由此可見一般。
煤炭股業績惡化
經濟下行在煤炭領域的連鎖反應仍在持續發酵,煤炭下游行業增速明顯放緩。主要表現為:煤炭需求量、產銷量、鐵路和港口轉運量增速大幅下滑,凈進口持續快速增長,由此帶來全社會庫存和企業應收賬款快速增加、煤炭價格指數和市場景氣指數大幅下滑,山西、內蒙等地煤炭企業停產或限產。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煤炭產量自7月份以來,已連續兩個月下降;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自6月份以來連續3個月同比下降;主要港口發運煤炭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與此同時,煤炭價格同比出現大幅下降。8月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價620-630元/噸,比去年同期下降200元/噸。
煤炭下游需求行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也有明顯放緩趨勢,表現在其收入以及利潤增幅出現雙降。上市公司噸煤價格、毛利均有所下跌,凈利潤率下滑。具體來看,截止到9月18日,黑化股份跌4.99%,金瑞礦業跌3.37%,跌幅居前。其它個股方面,潞安環能、美錦能源、安源煤業、山煤國際等跌幅超2%。
新興產業轉軌利好
然而,三季報中也不乏一些亮點機會。已公布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顯示,電子、食品飲料三季度單季的盈利預期最為優異,即使全部以預告的增長下限統計,三季度環比也有望以正增長姿態回報投資者。
周期性行業在A股的市值占比已經從2008年的75%,下降至7月末的57%。遙相呼應的是新興產業及部分消費行業的市值占比快速上升,并且在為數不多的三季度業績預增的公司中,小公司應驗了“船小好調頭”的諺語。如:大族激光三季度業績預增50%-70%,主要原因是公司激光信息標記設備,激光焊接設備需求增長迅速。遠望谷三季度預增40%-70%,由于公司所處的物聯網行業快速發展,同時作為鐵路貨物運輸及煙草等行業RFID產品主要提供商,公司產品競爭力不斷加強都是主要原因。南都電源在上半年凈利潤大增后,三季報再次預告增長180%-210%,其中各種動力電池等產品的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加是主因,使公司前三季度利潤已越去年全年總利潤。奧維通信,日海通訊,林州重機,搜于特,舒泰神等等也均是主營產品出現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業績提升。
因此我們看到,在全年經濟增速下滑已成定局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乃至全年業績增長很難出現樂觀局面,但由經濟轉型所帶來的資源互補,鼓勵創新等方面或推動新興產業公司的盈利空間逐步改善乃至大幅增長,這也是我們長期認可并挖掘的主要投資機會。
(作者系新時代證券公司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