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金融市場的動蕩為中國的銀行拓展國際市場創造了機會與空間。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地采訪時表示:“目前歐洲部分銀行正處于待售的狀態。我們目前正在權衡潛在的并購對象,以期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建行完成斥資1000億元人民幣(合158億美元)用于海外并購的抱負,那么這一規模將比中資銀行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購高出近兩倍。2007年,工行斥資55億美元購入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20%的股權。
跨國銀行裁員重組求生存
全球經濟增速不斷下行的態勢令銀行業的生存愈顯艱困,因此各大銀行再度紛紛祭出各種方案以確保自身的增長性。“銀行業持續不斷的資產重組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不過利弊并存,這樣的動蕩同樣為市場提供了機遇。”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
“終于結束了第一份工作,還不確定接下來要做什么,雖然是被裁員裁掉的而非主動離職,但是目前也不著急找新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吧。”在香港工作的小陳前不久剛被銀行裁員,因為家里經濟條件不錯,因此他倒也不著急找下一份工作,他說,“前一段時間香港銀行業裁掉了一批人,公司宣布裁員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肯定是其中的一員,因為裁員大部分裁的都是像我這種工作才兩年左右的新員工。”
從今年7月到目前為止的兩個月時間內,就已經有9家跨國銀行宣布了不同規模的裁員計劃。蘇格蘭皇家銀行宣布,旗下保險部門Direct Line Group將裁減891個工作崗位,并將在英國裁去618個金融服務崗位;瑞士信貸宣布,從8月起削減美國紐約州地區雇員138人。不僅是深受歐債危機影響的歐洲銀行的裁員計劃不斷,一些亞太地區的銀行也開始裁減他們在歐洲地區的雇員。澳洲國民銀行宣布,擬在英國裁員730人,占其英國雇員總數的10%;野村控股宣布,計劃減少數百個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部,而歐洲業務裁員人數最多。
如果說,歐洲經濟的衰退及市場低迷的狀況使得銀行業裁員“理所當然”的話,跨國銀行在亞太地區的裁員則似乎進一步增添了市場對銀行業的憂慮。
小陳告訴記者:“香港銀行業的裁員應該還會持續,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身邊不少朋友也都已經在積極做準備了。”一位瑞士銀行的管理層人士表示,目前全球銀行業除了中國內地市場還有招人的舉動外,其他市場都有一定的裁員計劃,即使不裁員,也絕不會有擴招計劃。
中國銀行業全球并購機會來了
業內人士之所以普遍認為整個銀行業裁員風潮仍將持續,除了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悲觀以外,各家跨國銀行風生水起的資產重組,也讓業界人士切實感受到了壓力。但這一舉動卻為正致力于拓展國際市場的中國銀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與空間。
在并購對象的選擇上,王洪章表示,英國、德國或法國將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但報道之后被建行否認,建行新聞發言人表示,“所謂1000億元收購報道,是不實報道。”雖然建行否認了收購計劃,但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國際化是建行的既定戰略,那么這一步是遲早要邁出去的。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不可能因為風險的存在而止步不前。相對而言,當前在歐洲市場進行并購尤其是一直被視為堡壘的金融業,是相當不錯的機遇期。”
深諳該市場的一位投資銀行家表示,中國各銀行加快進軍海外的步伐是完全有理由的。除了實現在國際舞臺上得到更嚴肅對待的長期理想、以及利用相對于西方競爭對手的有利估值以外,越來越多的銀行意識到,它們需要追隨它們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