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調研機構正望咨詢公布了《2012年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者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2011年國內網購規模繼續高速發展,總額達8090億元,占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4.4%,網購人數達到2.12億,網購在國內網民中的滲透率提高至41.5%。
正望咨詢的此次調查選取了我國經濟最發達、網購規模最大、互聯網和網購滲透率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的30個城市為目標調查地區。在30個城市當中,網購在網民中的滲透率比全國平均的網購滲透率高20%。服裝又成為了增長最快的網購商品類別,在30個城市當中,這一類別的網購規模達到1100億元,在全國幾乎達到了2600多億元。
老用戶網購金額增長
目前,我國網購人數達到2.12億,網上購物在網民中的滲透率提高到41.5%。受傳統服裝廠商紛紛發力電子商務的影響,我國服裝網購繼續高速發展,2011年中國服裝網購市場規模達到2670億元。調查顯示,去年服裝網購的市場規模增長了93.5%,這一快速增長的驅動力來自哪里呢?
調查報告分析指出,目前新用戶的增加對網購金額增長的貢獻已經要低于網購平均金額增長所帶來的貢獻,新用戶的增長大概在40%~50%的樣子,全國新的網購用戶增長了6000萬。更大的業務增長來自于網購平均金額的增長,也就是說,老的網購用戶通過網絡購買更多更高價格的商品,這就帶來了更多的消費次數,所以老網購用戶的增長是去年93.5%的增長率當中貢獻最大的。
高收入人群增加
目前,網購消費人群其實還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的變化是高收入的消費人群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調查顯示,收入在6千元以上的收入人群增加了差不多6個百分點,3千元到6千元之間的人群增加了7個百分點,3000元以下的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網購人群的年齡分布:30-39歲、40歲以上,尤其是40歲以上年齡段的消費人群在網絡上的滲透率有所提高,但其增長只是一個平均增長;30歲以上的網購消費者還只是維持平均增長,而不是超速的增長。這也帶來了一個思考:為什么30歲以上的網購消費者不能實現突破性的增長?這中間不僅是消費者有自身的原因,比如說成熟的消費者購物的安全意識比較高、網銀開通率比較低、在家使用電腦比較少等。另外還有網絡購物環境缺乏引導此類消費者的原因,現在我們各個網絡購物平臺都青睞于年輕的消費者,對成熟的消費者,尤其是對40歲以上的消費者,在網站的界面推廣促銷手段實際上是有一些歧視的。也就是說,增長緩慢并不表明30歲、40歲以上的消費者不想在網上購物,只是因為購物平臺做促銷做活動的時候更多的面向年輕的消費者,這是我認為導致成熟年齡段網民在網上消費比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淘寶副總裁喬峰提到過,今年天貓的推廣營銷政策當中沒有再使用促銷打折的詞匯,用的是時尚品牌多元化,明確提出要做品牌的消費路線,這是很多中高端服裝品牌十分期待的。
網民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城鄉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網購城鄉差距卻沒有大家想象當中的大。比如說長三角五個網購消費者當中就有一個來自農村,尤其是像杭州、寧波、溫州、蘇州、無錫、南京這六個長三角城市,住在農村的網購消費者有300萬人,去年他們的網購消費金額達到了100多億元,商品主要還是服裝。所以對商家來說,不能忽視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農村消費者。
80%消費者重款式
70%至80%的網購消費者注重的是款式而不是品牌,這就是性能差異。
在涉及到“網上購買的服裝是否和線下不一樣”這一問題時,超過40%的消費者回答,沒有區別,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網下我喜歡就買;另有還有36%的消費者認為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具體來看是指,網上售賣的是款式新式的服裝,而線下售賣的是品質好的服裝,這部分消費者在網上買平時穿的服裝,在線下買重要場合穿的服裝。
調查中還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情況:在網下我們認為女人給男人買服裝多一些,但在網上,男人給女人買服裝會更多一些。下面的表格里顯示了,平均三個男性消費者當中有一個就是買過女裝的,而女性消費者當中買過男裝的比例相對來說要低一些。
這中間值得思考的是:男性消費者介入到女性消費者購買女性商品的購物環節中,男性消費者的購物理念、消費觀念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女性的購物決策。大家在淘寶上或者是旗艦店里做促銷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即使賣的是女裝、女鞋,也要關心一下能不能吸引到男性,有可能這些網頁是男性在看,或者是男性在完成這些購買決策。
淘寶上的網購也說明了一點:女性訪問淘寶的頻次比男性訪問的頻次高得多。女性消費者相對男性,更關心賣家的文字、品牌還有店鋪的動態評分。但是,無論男性消費者還是女性消費者,進入店鋪首要的考慮不是商品的價格、性價比而是購物安全意識,即商鋪的信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