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地圖時,發現地圖上都標明有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或數值比例尺)。你知道嗎?比例尺為了尋找自己的家還有一個故事呢!
一位小伙子叫“比例尺”,這么多年來,他一直為一件事而十分困惑——自己到底是屬于“比例”還是“尺”呢?
一開始,他認為自己的名字后面有一個“尺”字,那應該屬于“尺”家族。于是,他一溜煙跑到尺家族的聚居地,很有禮貌地敲開了一家住戶的門。一位尺先生出來接待他。尺先生看著這位陌生人,感到十分奇怪,就問:“你來有何貴干?”比例尺向尺先生說明了來意,他認為自己就要找到親人了,顯得十分激動。但這種激動并沒有維持多久。尺先生非常禮貌地對比例尺說:“對不起,我們只屬于長度這一類,并不是你的親人。”
比例尺很失望。朋友見他整日愁眉不展,便詢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比例尺把事情的經過都告訴了朋友。朋友說:“不用擔心,我有辦法幫你解決。”說完便拉著比例尺進了一所數學研究院。那兒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專門幫數學王國的居民們找親人。比例尺的這事兒對他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教授說:“比例尺雖有一個‘尺’字,但他并不是代表長度單位,而是代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比,也就是比例尺=。所以比例尺是一個比例。比例尺屬于比例家族,比例尺在照片、設計圖中都有運用。”
比例尺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刻去認了親。果然他和比例是一家人。
比例尺心中的結終于解開了。從此,他開開心心、本本分分地在數學王國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指導教師 童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