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收益的FOF(基金之基金)產品還沒成立,但四季度能推出。”11月20日,諾亞財富一位人士表示,與上市之初比,目前資產管理已成為諾亞除了金融產品分銷業務外最主要的引擎。
諾亞財富(NOAH)上周公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公司凈利潤755萬美元,同比增長31.7%;凈收入2576萬美元,增長33.7%,扭轉二季度同比下降的勢頭,凈收入是上市以來最高的一個季度。
諾亞稱,業績增長動力來自活躍客戶數提升,和管理費隨著分銷規模的增長而提升兩方面。其中活躍客戶數增長34.4%,達1613個。另一方面,資產管理業務的布局給其業績增色不少。目前其主要涉足PE和地產基金兩類產品,截至三季度末,歌菲資產管理的資產額達52億元。不過,財報中并未披露資產管理業務對業績的貢獻比例。上述人士透露,52億資金中,PE的規模約22億-23億元,剩余是地產基金。“今年的資產管理業務中,地產基金異軍突起,已和陽光城、華遠地產等7家大型地產商簽定合作協議。”他說。
除這兩項業務外,諾亞財富資產管理業務還準備在四季度,布局固定收益的FOF產品及家族財富管理業務。
諾亞CEO汪靜波在財報電話會上向海外機構投資者表示,家族財富管理業務方面,今年將完成一線理財規劃師的培訓、資產配置隊伍建設等,明年開始大規模拓展業務。為求生存,越來越多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在努力涉足上游的資產管理業務,期望分得一杯羹。譬如,10月底,專注陽光私募研究的上海朝陽永續開始涉足泛金融市場財富管理業務,往產品設計方向發展,發行了首只有限合伙產品朝陽柏奎1號。
這款產品中,朝陽永續擔任GP,來自韓國的柏奎投資擔任投資顧問。產品規模3000萬元,門檻100萬元,期限1年,主要采用日內趨勢追蹤算法交易策略,進行程序化交易,策略組合模型內有40多個相關系數低的交易策略。
“既給其他金融機構代銷產品,也嘗試自行參與設計產品,對于第三方理財來說,是比較合理的產品結構。”宜信財富CEO唐寧說。不過,他提醒眾多機構,如果盲目向投資者銷售自己的產品,短期雖然獲利豐厚,但第三方提倡公正性立場就難以讓投資者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