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個特殊的行業(yè),不在乎你資歷多少,不在乎你年齡大小,不在乎你大藏還是小藏,更不在乎你錢多錢少。一般情況下,一個行家只要眼力到位、運氣到位、資金到位、渠道具備(來貨和出貨渠道),就可以四兩撥千斤,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作為一個有修為的收藏家,無論世道怎樣變化,永遠都不會糾結和感到困惑。
如何談收藏的成功?這些都是大行大藏們談及的事情。自己作為一個亦學亦藏,以術養(yǎng)藏的后學新人,談及一些近幾年的心得體會,也讓許多新入行的藏友有所借鑒。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經歷不同,知識結構和人生頓悟不同,但希望的結果和經歷的過程是基本一樣的。說說算是彼此交流分享。
對于一個白手起家的民間收藏人,我想必須拿出吃苦的精神,沒有銀子,有的是力氣,有的是精力。無論精粗藏品,你必須練就識別真假的本領,你必須學會做人的基本標準。你是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藏品,即便是幾千年幾百年的一片老瓷片都比你歷史悠久,都比你更有價值。百年之后,你毫無疑問成為塵埃,但它們依然訴說和證明著歷史。藏家的成就是由真、精、稀藏品來體現的,藏家的高度是由務實學術來提升的。作為藏家首先要端正自己,樹立正確收藏觀,建立正確的人性道德觀念,完善自己的歷史觀和學識觀。繼而,勤學苦練,多方求證,精誠所至。
談及收藏,我們必須要談及鑒賞,不能接受鑒定的收藏是玩樂愚弄自己,不能品賞的收藏談不上歷史文化和美學藝術。既不是真品到代器物,更不是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的器物,你收藏它有什么用?只有蘊含古代文化藝術價值的器物,才值得我們收藏,也才能談及收藏。收藏古代垃圾品和現代仿制的贗品,讓這樣毫無價值的物品耗費一生精力和錢財,除非腦子有病,正常人都會知道其利弊。奉勸那些收藏贗品還滿不在乎的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做有意義的事情的,而不是到頭來死不瞑目的,我們就此一生,善待生命,認識人生價值所在。
避免收藏古代垃圾和現代贗品的途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求真務實,真的做不到幡然醒悟,就放棄收藏干別的事業(yè)。自知之明是干好事情的前提,也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標準。可惜,我們很多收藏者都不夠有自知之明,導致的結果是與收藏精髓背道而馳,不想成為販子卻成了專業(yè)販子,不想成為騙子卻成了騙子,不想成為虛偽的藏家卻成了實實在在的國寶幫,不想成為有名無實的專家卻成為惡名昭彰的偽專家。
在收藏領域,現在流行“收藏厚黑學”,我認為這是拿收藏作為一種低級謀生手段的現象,與收藏本身并無關系。真正的收藏講究修養(yǎng),講求文化和美學,講究圈子,講究人品和藏品,更講究藏道。收藏最重要的要講求亦學亦術,以術養(yǎng)藏,學是嚴謹的學問,術是過硬的眼力和可靠的藏品以及可稱道的修為。具備這些因素,才真正談得上以藏養(yǎng)藏。一個眼力獨到、術有專攻的藏家,以藏養(yǎng)藏容易;一個毫無修為的藏家,只進不出很容易,但要出貨養(yǎng)藏很難。一個有作為的收藏不能企圖只靠藏品流通來以藏養(yǎng)藏,學術和收藏經驗的轉化也能做到以藏養(yǎng)藏。很多收藏家總說自己不搞學術,其實搞收藏本身就是要先搞好學術,才能搞好收藏。那些不搞學術、依靠行家和經紀人成就收藏事業(yè)的收藏家,起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充其量只是一個保管員或者投資商人,也體會不到收藏的樂趣和文化含義。藏品最終成為抬升他們地位和資本保值升值的資本工具,藏品在他們身邊并沒有體現應有的價值意義。這類收藏家,雖然被人們“稱道”和“吹捧”,但終究缺乏內涵。